導語: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醫療科技領域也正在經歷一場革命,現如今,尖端的醫療科技已經讓人們看病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傳統的望、聞、問、切已經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高科技醫療設備,如磁共振等在診斷未知疾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有趣的是,雖然磁共振在診斷身體疾病方面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卻并不意味著醫生會無限制地推薦它。
事實上,許多醫生會建議他們的患者盡可能減少使用磁共振,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磁共振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嗎?
01
磁共振是什麼?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種醫學成像技術,它利用強磁場和射頻脈沖來獲得人體內部組織的高分辨率圖像。
其技術原理涉及到物理學中的核磁共振現象,在MRI掃描時,患者被置于一個強磁場中,該磁場通常是超過1.5特斯拉的靜態磁場。
這個強磁場會使人體內的原子的核磁矩產生定向,即沿著磁場方向排列,醫生會向患者的身體內部發送一系列射頻脈沖,這些脈沖會使一部分原子的核磁矩發生共振,這個過程可以被稱為激發。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