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瓊瑤于12月4日在淡水住家輕生,享壽86歲,消息震驚文壇與大眾。她的遺書中表明,「翩然離去」是她的選擇,並坦然表示希望為自己的人生劃下句點。
她早在7年前便以公開信的形式交代後事,包括拒絕宗教儀式、不設靈堂等五大事項,堅持「所有迷信都不要做」,讓後事從簡、環保且不造成他人負擔。家屬按照其遺願處理,今日(6日)遺體將火化,並于9日在陽明山舉行花葬,完成她「歸于塵土」的心願。
早在7年前,瓊瑤便以公開信形式向世人敞開心扉,對自己「最後的大事」作出明確規劃,表現出對生死的深刻洞察與坦然接受。
信中五大要點簡潔而直白,充分展現她的瀟灑個性:
拒絕宗教儀式:瓊瑤認為宗教儀式于她無意義,她希望摒棄傳統中的形式化悼念方式,讓生命回歸最自然的狀態。
火化與花葬:她選擇火化後進行花葬,以簡潔的方式完成生命的歸宿,體現環保與對自然的尊重。
不發訃文、不舉行公祭:瓊瑤強調死亡是私事,她不希望打擾他人,尤其是愛她的人。
拒絕迷信與虛榮:瓊瑤直言「死後哀榮」是生者的虛榮,並提倡不燒紙、不設靈堂、不做七等,呼籲用實際行動減少對地球的污染。
不在意外界評論:她告誡家人不必理會外界的評論,只需堅持按照她的遺願行事。
瓊瑤的公開信字裡行間透出對生命的深刻理解,亦表達了她不拘泥于傳統、勇敢面對死亡的決心。
在瓊瑤的離世消息傳開後,她的兒子何琇瓊及家人于5日在社群平台公開發聲,表明將全面遵從瓊瑤的遺願。
他們強調,瓊瑤不設公祭、不舉行紀念活動,甚至不通知親友來悼念,只希望一切儘快結束,減少不必要的煩擾。
家屬在聲明中提到,瓊瑤的遺書展現出她對生命的主宰權,「總算等到了這一刻,為自己的生命做主,瀟灑揮別人世,開啟另一段旅程。」這番話感動了許多網友,也引發大眾對生命意義的深思。
根據家屬安排,瓊瑤的遺體將于今日火化,並于9日在陽明山進行花葬。這種環保、自然的告別方式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青睞,尤其是在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的背景下,花葬無疑是一種更負責任的選擇。
瓊瑤在公開信中提到,燃燒紙錢和香火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她不希望自己的離世成為地球的負擔,這也體現了她作為知名作家對人類與自然的責任感。
瓊瑤一生創作無數經典作品,感動無數讀者。她筆下的愛情故事深刻影響了幾代人,而她對生命終章的安排,也為世人樹立了全新的榜樣。
她不僅用文字書寫了無數感人的愛情篇章,也用自己的選擇詮釋了什麼是「生死由己」。
瓊瑤的離世引發外界的無限感慨,許多網友留言悼念,表示雖然不捨,但敬佩她的勇氣與智慧。有人說:「她以最瀟灑的方式揮別人生,如同她的作品般浪漫。」也有人感嘆:「瓊瑤是最懂得生活與生命的人,她的選擇讓人深思。」
瓊瑤的離世雖然令人心痛,但她以公開信的形式留下了對生死的深刻啟示。她用行動證明,生命的主宰權在于自己,而面對死亡的態度,則是對生命的最終詮釋。對于讀者而言,瓊瑤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更是一位智慧的生命導師。她的離去,或許是一場終結,但也為世人留下了珍貴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