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物資豐富、消費浮躁的社會里,有一位85歲的退休教師陳秀治,卻用她樸實無華、低調行善的人生故事,給我們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哲學課。
陳秀治阿嬤一生奉獻教育事業,退休后更是以一種近乎苦行僧的方式過著簡樸的生活,為的就是能夠將自己的微薄收入,化作滴滴愛心,匯聚成了今天台南市、嘉義縣市上14座橋梁。
她說起這些事情時,并沒有一絲得意,她只是默默地說:「我也沒有子嗣,剩的錢,我盡量造橋讓大家走,未來財產我也帶不走,我盡量就都做好事。」
在刺眼的酷熱之中,許多人樂于享受空調帶來的涼爽,而陳秀治阿嬤家中卻沒有一台冷氣機。因為她深信過度的舒適會消磨掉人的意志,而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能變成幫助他人的力量。她的家,簡陋而干凈,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堅強且獨立的靈魂。
讓人不得不佩服的是,即便是生理上受到傷害,陳秀治阿嬤也不曾放棄。她曾遭受兩次癌癥侵襲、三次交通事故打擊,每一次都是和死神擦肩而過,但每一次,她都憑借著頑強的毅力,走了出來。她說,這一切都是德讓她得以免于劫難,所以她始終堅守著「及時行善,造福他人」的信仰。
阿嬤雖已年事已高,聽力漸漸退化,但嘉義行善團知道了她多年來不計回報的付出和努力后,特別為她準備了一套助聽器,并親自上門為她裝配。這樣的舉動,不僅讓阿嬤感到被社會所肯定和認可,也大大改善了她的生活品質。ADVERTISEMENT
陳秀治阿嬤的善舉在現實生活中顯得尤為珍貴,她所散播的愛,已經在社會上形成了一股暖流,正像一座座她捐建的橋梁,堅實、溫暖、通向光明的方向。她猶如春天里的一抹綠色,給這個世界增添了許多希望和生機。
陳秀治阿嬤的故事提醒著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溫暖世界,哪怕只是微小的善行。
正如她所言:「我盡量就都做好事」,我們也可以從自己做起,為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