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去嘉義一間日本料理店消費,因為追加兩坨芥末要求300元,消費者不滿點餐時沒有說明,覺得感受差在google留下一星負評,事後業者反擊影響商譽,當下有表明新鮮現磨的哇沙米,因此公開消費者沒有馬賽克影片,讓當事人傻眼,覺得個資被外洩。
店家vs.消費者:「(這個是新鮮現磨的跟外面不一樣),可以再給一點哇沙米嗎。」社群直接公開影片,點名客人追加了兩次新鮮現磨的阿里山山葵,用餐結束打包外帶,哇沙米也一起包走了,結賬時,額外追加的哇沙米要收三百塊,消費者付錢付得不甘願。店家vs.消費者:「你們沒有告訴我要錢,(師傅說你們當時也有問),沒有沒有,我們說可不可以再給我們一點。」
消費者認為菜單沒註明,點餐時也沒聽到要額外收錢,2坨指拇指節大小的哇沙米,要收三百塊,感受很差,因此陳述事實,留下一星負評,沒想到,店家公開監視器畫面,也沒上馬賽克,反倒變成了公審對象。當事人蔣小姐:「他並沒有要加點的時候告知我們價格,連帶我跟我老公的姓名,都是容易被搜到的,我自己覺得很有安全疑慮,也非常的不舒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