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沈玉琳近日因身體不適緊急住進加護病房,病因一度眾說紛紜,今日確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對此,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醫師、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蔡承宏表示,成人罹患血癌後,若血球指數飆高,恐導致心臟、肺臟、肝臟等器官功能異常,病情相當兇險,「就像把三、五倍的車子塞進中山南路,血管整個大塞車,當然會出問題。」
由于沈玉琳病倒後病因不明,曾傳出可能是猛爆性肝炎、腦水腫、胰臟癌或淋巴癌,引發諸多揣測,但今晚他的臉書證實罹患白血病(即血癌);蔡承宏解釋,血癌造成血球大量增生,也會出現類似癥狀,當白血球數量暴增至10萬、20萬以上,等于是血管中突然塞進數倍車流,造成嚴重阻塞,導致器官缺氧與功能受損。
「肺部本來要吸氧、輸送氧氣,但紅血球被堵在肺部,氧氣根本送不出去,血氧自然會變差;心臟缺氧會功能衰退,肝臟因血液流通不順則可能出現瘀血性損傷,甚至引發肝衰竭。」他說,這類情況在臨床上稱為「高白血球癥候群」,常伴隨心肌梗塞、肺部換氣異常、肝功能惡化等併發癥。
至于猛爆性肝炎的說法,蔡承宏表示,這原本是指B型肝炎惡化導致肝指數急速上升,但若因白血病導致肝臟血流受阻,同樣會出現猛爆性表現。他推測,沈玉琳可能就是因黃疸、虛弱就醫,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白血球過高、確診為急性白血病。
至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存活率,蔡承宏說,血癌的預後關鍵取決于三項指標「白血球數量、基因突變、染色體變化」,醫界會依此將患者分為「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三類,風險越高,治療難度越大,若屬于低風險族群,存活率可達七成,
可透過標準化療達到根治;高風險病人則建議儘早接受幹細胞移植;中風險患者則要視是否有合適的造血幹細胞捐贈者,或是否符合特定維持性治療藥物使用條件。
蔡承宏也提醒,白血球飆高並不代表就是血癌,臨床上仍需透過血液與骨髓檢查確認是否出現超過20%的「芽細胞」,才是判斷急性白血病的關鍵。
癌癥希望基金會指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病程進展較慢的疾病,依病程的不同區分為慢性期、加速期及急性期。
●慢性期:此階段是血液或骨髓中只有少量不成熟的白血球細胞,有輕微癥狀或是無癥狀,可以用藥物控制。
●加速期:此階段是不成熟的白血球細胞增加或其他的血球失去控制,需要積極治療,避免惡化。
●急性期:此階段是不成熟白血球細胞大量增加,可能轉變為急性白血病,需立即化學治療,甚至接受異體造血幹細胞骨髓移植。
香港前甲組女子排球員劉韻琳(Harriet)勇敢對抗癌魔多年,不幸地患急性白血病,當時急覓有心人,希望尋得適合骨髓進行移植。
約7個月過去,傳來好消息,Harriet已完成骨髓移植,並且可出院回家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