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訣竅之前,先說一下食材的選購。畢竟,磨刀不誤砍柴工。
做一鍋讓人稱讚的骨頭湯,最要緊的除了方法,剩下的就是食材了。
什麼樣的食材燉湯最合適呢?
首選大筒骨,然後是龍骨,最後才是排骨。而這,讓人欣喜的是,從性價比來說,正好合適,畢竟筒骨最便宜。
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大筒骨含有的骨髓最多,燉湯的時候,裡面的骨髓會融合到湯中,讓骨湯變得濃白飄香。
而龍骨則次之,排骨卻是幾乎沒有,所以排骨比較適合短時間能出成品的清湯,吃的是一個鮮。
只要是肉類,就會有腥味,區別在于多和寡,所以,去腥是一個很關鍵的步驟。而肉類的腥味又大多來源于它自身所攜帶的血水,知道這一點,就好操作了。
做法:
1、大筒骨買回來,放入水中,加入些許高度白酒,加入適量的小蘇打,給筒骨揉搓幾下,然後浸泡20分鐘,浸出血水。然後撈出沖洗一番,備用。解析:
①用浸泡的方式,讓大筒骨裡面的血水稀釋出來,能起到乾淨肉質,減少肉質腥味的作用;
②加入的高度白酒,能在去掉肉質腥味的同時,消毒殺菌;
③而小蘇打,一個能分解肉質表面的灰塵和雜質,另外也能讓筒骨上的肉質變得軟嫩,不過小蘇打的量不能過多,免得生堿味。
④浸泡過後的筒骨會變得比沒浸泡之前白皙一些,這是因為筒骨上的肉質裡面的血水被稀釋出來了。
2、筒骨下鍋,加入冷水,加入薑片、蔥段、料酒,接著加入冷水,用中小火慢慢煮開。等鍋中出現浮沫的時候,不用地用勺子把浮沫打掉,打到浮沫基本乾淨,也就是水沸騰兩三分鐘後,撈出筒骨,用溫水進行清洗乾淨,然後備用。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