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古時代,人類開始出現,逐漸就有了人類所謂的文化與文明。
人類雖然敬畏著大自然,但是又渴望征服世間萬物。
人類的欲望,不僅僅體現在活著的時候。即使是在死后,對權力和財富的控制欲依然要延續。
從生至死,人類向往功名利祿,也渴望長生。如果不能長生,在另外一個世界也要繼續手握強權。
所以,從遠古時代開始,所謂的文化中,也因為欲望,而摻雜了一些不適合繼續傳承的東西。比如奴隸社會用奴隸的血來完成祭祀儀式。
甚至到後來,歷代君王都要很多活人陪葬,也就是所說的殉葬。殉葬的人選并不固定,也許是無關緊要充人數的奴才,也許是曾經被寵愛的妻妾。
那麼,古代的皇帝需要活人來殉葬,會采用什麼樣的方式呢?
如果在他們還有生命的時候就被送入陵墓中,這些陪葬之人,又會經歷怎樣的痛苦呢?他們可以在墓中存活多久呢?
殉葬,這個形式,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數千年。從商朝時期就已經開始正式有殉葬的說法,開始有據可循。
而在原始部落時期,其實就已經有類似殉葬的行為。
從歷史證據中可以發現,商朝的歷代君王,甚至太后、皇后還有皇親國戚的墓中,都發現了殉葬之人的遺體。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殉葬之風更盛,除了讓愛妻美妾繼續陪伴外,甚至連臣子也難逃殉葬的命運。只是因為君王到了另一個世界之后,還要繼續掌管權力。
吳王闔閭當年因為女兒逝世,萬分悲痛,卻還是要引誘無辜的百姓為女兒殉葬。
齊桓公雖然是因為宮廷混戰而亡,其實早就沒有了君王的體面,但是在被人發現遺體后,下葬過程中,依然強行讓很多人為其殉葬。
殉葬作為曾經葬禮的必需環節,隨著社會的進步,思想的進化,很多人開始反對殉葬這種方式,尤其是活人來為死人殉葬。
那個時代,最具有說服力的可能就是現存于世的世界奇觀——兵馬俑。
始皇帝對權利和長生的渴求從來不曾停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