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物質至上的年代,無數人都認為,有房有車,才算是一個家庭的成功。
既然有成功,就肯定有失敗。無數人都認為,沒房沒車,就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失敗。
房子和車子,真的能代表一個家庭的成功與失敗嗎?無法代表。因為眼前的物質,都是短暫的,無法決定長期的成敗。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隨著房子賣不出去,成為了有價無市的鋼筋水泥,喪失了以前的金融價值,那它不就不值錢了嗎?
從古至今,都是如此,物質的東西都是時刻變化的。就好比,30年前,有洗衣機、冰箱、電視機三件套,就是成功。如今,還算得上成功嗎?早就變了。
一個家庭最大的貧窮,并非沒房沒車,而是在這些方面「心窮」。
一、因一時挫折而選擇放棄的心窮。
東漢末年,橫掃北方的曹操在赤壁一戰大敗,只能狼狽逃命。當他逃回大本營的時候, 身邊只剩下幾十個人。
從幾十萬大軍,到身邊只剩下幾十個人,不少將領都痛哭流涕,垂頭喪氣,就跟失了魂一樣。
望著精神低糜的將士,曹操如此說道:世上并沒有百戰百勝的將軍,只有敗而不怠,敗而益勇,并且最終獲得勝利的人。北方還在我們手中,我們并沒有元氣大傷。孫劉也損失慘重,他們并沒有占到多少便宜。
人到晚年,曹操寫了一首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一匹千里馬,哪怕再老,也要有廣大的志向。一個英雄,哪怕到了晚年,也想建功立業,不會因為年邁而停下腳步。
人生在世,最怕的,并不是一時的失敗,而是心氣敗了。一旦心氣敗了,就真的無法翻身了。
二、因一時困難而不去讀書的心窮。
有的父母,沒啥遠見,就會跟孩子說:等你們國中畢業,就出來工作賺錢,幫補家庭,減輕父母的生活壓力。
孩子反駁:唯有讀書才有機會改變命運,不去讀書,也許一輩子都只能成為底層人了。
父母會如此回答:現在讀書的大學生,有幾個是大富大貴的,讀書跟不讀書都沒啥區別,你們還是別讀書了,浪費錢。
這種堅持「讀書無用論」的父母,在貧窮的農村地區,層出不窮。在他們眼中,孩子不讀書,早點出來賺錢,能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