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錯誤〉成名的詩人鄭愁予傳出辭世消息。TVBS新聞網今(15)日向鄭愁予親友查證,確認這位詩壇大師已于美國時間6月13日凌晨4時辭世,享壽92歲。親友感念表示,「大師帶給台灣與華人世界多少浪漫與愁悵,願他在天上與摯親重逢,詩歌與音樂永遠流傳。」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青年時期隨軍來台。早年曾于政戰學校藝文系與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坊進修,歷任《創世紀》詩刊編輯、東海大學外文系講師及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其詩風浪漫而哀愁,揉合中國古典與現代意象,對戰後台灣現代詩發展具有指標意義。
他在1958年發表〈錯誤〉後聲名大噪,其中「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成為經典詩句,廣為傳誦。鄭愁予自喻「現代詩的古典派」,詩作多描繪離愁與漂泊之感,筆下常流露對大陸故鄉的懷念及對人生無常的體悟。
1992年以《寂寞的人坐著看花》榮獲國家文藝獎殊榮。鄭愁予擅長將西方現代詩的象徵、意象技巧與中國古典詩詞的節奏與韻律結合,形成獨特詩作。
2010年,導演陳傳興發表以鄭愁予人生創作為題的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Ⅰ 如霧起時》。
鄭愁予晚年旅居美國,仍持續筆耕不輟。其詩作被譯為多國語言,也啟發無數創作者,影響跨越世代。他一生著作豐富,除詩集外,也涉足散文、翻譯與詞曲創作,是橫跨文學與音樂的全方位藝文巨擘。
鄭愁予出版的實際雖然算不上多,但它的詩在台灣傳唱的程度,恐怕并不亞于李后主、李商隱。他的詩中貫穿著兩種互補的氣質神韻。一種是豪放、爽快、豁達的「仁俠」精神,另一種則是曲折動人,情意綿綿,欲語還羞的婉約情韻,這兩種氣質充分顯示了詩人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
他本人是一個運動健將,但詩中表現的卻是一個多情書生;他有著極深的文學修養,但他卻畢業于法商學院;他身為現代派的主要干將,但他的詩卻處處流淌著古典韻味;他的詩婉約猶如李商隱,但豪放起來酷似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