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登場的全台首波「大罷免」行動,最終以發動方全軍覆沒收場,國民黨24席立委全數守住席次。圖為反共護台志工聯盟7月24日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迎向成功 凱道晚會」。(本報資料照片)
7月26日登場的全台首波「大罷免」行動,最終以發動方全軍覆沒收場,國民黨24席立委全數守住席次。有港媒28日評論表示,這場高調宣傳、由特定政治力量主導的罷免行動,不僅未能撼動在野陣營根基,沉默多數的民眾正在甦醒,他們不願再看到無止盡的「政治對立」、「派系紛爭」與「社會撕裂」。
《中評社》認為,從這場選舉看得出來,沉默多數正在甦醒;他們不是無條件支持在野黨,也非簡單的選邊站,而是對當前執政路線發出的一次理性修正。他們不願再看到無止盡的政治對立、派系紛爭與社會撕裂,更關注的是實質生活中的變化:新台幣升值如何衝擊出口,美中關稅戰如何影響台灣產業,風災過後誰來真正幫助農民復耕。
評論直言,當南部人在強颱過後喊出「停電一週無人管,卻天天有人喊罷免」,這句話不只是情緒,而是對治理重心錯置的集體控訴。民眾所期待的政府,是能在災後第一時間提供協助的體制,不是將資源與注意力全數投注于政治清算與選舉攻防的機器。
報導稱,本次罷免行動失敗的背後,是目的與手段雙雙偏離了民主正軌。街頭對立、無端抹紅、情緒煽動,這些曾在過去奏效的手法,如今反而引起更多人的警覺與反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