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夜空熱鬧非凡!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指出,本月天象接力登場,除了六年來最大的「超級滿月」將于11月5日亮相外,還有年度最亮的「萊蒙彗星」與壯觀的「獅子座流星雨」輪番現身,讓民眾從月初到月中都能抬頭欣賞宇宙奇觀。

11月5日(週三)晚間,月球將運行至距地球約35萬6,978公里的近地點,並于21時19分達到「望」的位置。由于這次滿月恰逢近地點,被稱為「近地點滿月」,也就是俗稱的「超級月亮」。其視直徑達0.57度,是自2019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滿月,亮度更比今年4月的最小滿月高出約36%。
臺北天文館說明,最大與最小滿月間的差距,約相當于「50元與10元硬幣」的大小差別;雖然肉眼難以直接察覺,但當滿月自地平線升起,與城市景觀交織時,會產生所謂的「月亮錯覺」,視覺上特別壯觀。
為讓民眾親眼欣賞這難得的天象,臺北天文館將于當晚19時至20時,在國父紀念館前廣場舉辦「最大滿月快閃」活動,現場設有望遠鏡與天文解說員,邀請民眾一同觀賞六年來最亮、最圓的滿月。如果當天因天候不佳活動異動,天文館將即時公告于官網。
「最大滿月快閃」活動資訊
時間:11月5日(三)19:00–20:00地點:國父紀念館前廣場官方網站: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除了滿月,本月的另一亮點是「萊蒙彗星」(C/2025 A6 Lemmon)。這顆彗星自10月21日通過近地點後,預計在11月8日經過近日點,亮度在10月底至11月初達到高峰,約可達肉眼可見的4等星亮度。

臺北天文館建議,有興趣觀測的民眾可于日落後至19時前,朝「西方低空」搜尋這顆年度最亮的彗星,地點宜選在視野開闊、光害少的地方。使用雙筒望遠鏡可看得更清楚,若天氣條件理想,彗星尾巴將清晰可見。
緊接在超級滿月與彗星之後,11月中旬登場的是「獅子座流星雨」。這場流星雨每33年曾出現壯觀流星暴,今年雖不至于如此盛況,但在極大期(11月17日)當晚,每小時仍可見約10顆流星,速度極快、尾痕明亮,是冬季最具代表性的流星雨之一。

天文館表示,輻射點將于23時30分升起,之後流星數量會逐漸增多。
由于當晚僅有微弱的殘月干擾,只要選擇光害少的地點,就能輕鬆以肉眼欣賞。建議觀賞時間為午夜至凌晨,帶上保暖衣物、墊子或躺椅,靜待夜空劃過一顆顆流星。
臺北天文館指出,11月的夜空可說是「觀星黃金月」,從超級月亮的壯麗、彗星的神秘光芒,到流星雨的浪漫劃破天際,都是不可錯過的天文盛事。民眾若想了解更多天象預報與活動訊息,可上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官網查詢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