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紙牌屋》中有一句話:「苦有兩種,一種是讓你變得更強的苦,另一種是毫無用處的苦,這種苦除了讓你受折磨之外,毫無價值。」
吃錯了苦,苦上加苦;吃對了苦,日子才不會苦。
01
盲目吃苦,并不會帶來幸福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長大后,才意識到這并不完全正確。
網友小麗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她畢業后在一家公司做財務工作,三年了,工作內容依舊是處理不完的報銷單。
她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九點,有一次甚至累到住院。
她不僅沒有想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反而沉浸在自己的辛苦中,覺得「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後來,公司來了新人,和小麗做同樣的工作。
剛開始,新人和她一樣,每天也是被包圍在報銷單中加班。
漸漸地,新人卻開始按時下班,小麗還拐著彎說年輕人就是吃不了苦。
半年后,有一個升職的機會,領導沒有選擇辛苦加班的小麗,卻選擇了新人。
原來,新人上班不久就意識到不能一直囿于低效的重復勞動中,于是花時間學了編程,輕松、準確地幫自己搞定了大量低效的工作。
王小波曾毫不客氣地戳穿吃苦的假象:「人是一種會騙自己的動物,我們吃了很多無益的苦,虛擲了不少年華,還包裝這種經歷很崇高。」
只是重復簡單的工作,不去思考突破現狀,這就是沒意義的盲目吃苦。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