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是每個人的天性,但英國一位女子瑪麗卻積極參加「丑女」比賽,并且奪得冠軍,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
事實上,在這個「丑女冠軍」的身上,還存在一個感人的故事。
英國丑女冠軍年輕時曾是美人
據媒體曝光,女子年輕時也曾是個美人,照片中的她眼神溫柔、五官立體,跟現在的長相大相徑庭。
有著天使臉龐的瑪麗原本是一位護士,作為普通家庭的小女兒,受著家人的寵愛長大,也算是溫和快樂。
之后她在工作中邂逅了自己的丈夫,結婚后規劃著自己的小家庭。
因為兩人有穩定的收入,就想著多要幾個孩子,但人生也因此迎來劇變。
瑪麗的第四個孩子出生后,她發現自己身體多個地方疼痛,并且四肢臉部逐漸變得腫大,皮膚也開始松弛。
經醫生診斷,瑪麗是由于懷孕造成體內激素分泌紊亂,從而造成了「巨人癥」。
美麗的瑪麗從此就完全換了一副模樣,使得事業上也大受打擊,護士畢竟是服務行業,很多病人見了瑪麗感到害怕,于是工作也就這麼沒了。
雪上加霜的是丈夫也患上了重病,不久后去世,只留下了一身傷痛的瑪麗和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參加「選丑」比賽背后,是母愛的偉大與酸澀
從此之后,外貌便從來不在瑪麗在乎的行列,她每天都只關心賺錢,因為她要撫養四個孩子,要讓他們能幸福長大。
可因為容貌丑陋,瑪麗只能干些臟活累活,收入不高,全家的生活都吃緊。
所以,看到選丑比賽消息的瞬間瑪麗就決定了要參加,因為冠軍有50美金,這夠他們一家度過一段日子。
生4個娃后身體變差,這何嘗不是她成為母親的一種「犧牲」?
後來瑪麗就以丑為職業,她并不在意別人嘲笑、愚弄的目光,她只在意這個收入能不能讓她的孩子們繼續生活。
可能是生活太苦,瑪麗59歲就去世了,但好在她的孩子都長大了。
子不嫌母丑,真善美才是真正的美
母愛是偉大而無私的,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電視劇——《我的丑娘》。
劇中的王大春從小便沒了父親,母親一個人把他拉扯長大。但由于母親長相丑陋,讓王大春到哪里都覺得抬不起來頭
,甚至結婚時怕丟人,他把母親說成「過路的」。
這位「丑娘」為了自己孩子的幸福,只能忍氣吞聲,想孩子也只能偷偷看看,更是冒充保姆在兒媳身邊照顧,最后操勞致死。
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年少太要面子,卻忽視了身邊親人的付出與愛。
他們想要媽媽光鮮美麗地出現在家長會上,甚至因為自卑和抱怨,不讓老人或者打扮不好的父母來學校。
雖是少年自尊心強,但確屬價值觀不正,
應當及時引導。引導他們關注內在,尤其對家人心懷感激,不要去攀比外在的東西。
母愛和孩子的愛應雙向奔赴
感恩教育不可或缺,很多家長或者媽媽默默付出、不求回報,但不要讓孩子把他人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一味索取不懂感恩。
愛不能成為枷鎖,束縛和要求孩子,但也要讓孩子適當懂得何為付出,如此才能成長為一個善良、共情、感恩的好孩子。
母親對孩子的愛很多時候出于本能,它可以使愛美的母親放下對美的追求;可以使懶惰的母親變得勤快;使深沉的母親變得快樂。
現在很多學校也會組織小朋友給父母制作禮物、表達愛,都是非常好的形式,但不能只局限于形式主義,還應落實到日常中。
有回響的愛才會更加充滿溫情,才會滋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