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持人沈玉琳于7月29日因疑似猛爆性肝炎緊急入住三軍總醫院加護病房,經過9天的住院檢查後,6日透過臉書證實確診罹患白血病(血癌)。醫師指出,此類疾病往往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長期累積所致。
知名主持人沈玉琳6日透過臉書證實確診罹患白血病。(圖/沈玉琳的御琳軍)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在臉書發文指出,白血病的發生並非突發事件,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他解釋,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習慣,如接觸清潔劑、偶爾抽菸、食用加工食品、長期熬夜工作等行為,都可能導致體內細胞逐漸產生病變。
張家銘解釋白血病的形成機制:「白血球原本是人體的保護者,負責對抗外來病毒和細菌,但當造血幹細胞發生突變時,這些細胞可能『變節』,轉變成無法控制的癌細胞。」他特別提到,這種突變現象在年長者或長期處于發炎狀態的人群中較為常見,可能形成「不明影響的株落造血」(CHIP)現象。
關于CHIP現象,張家銘表示:「CHIP本身並非癌癥,而是血液中造血幹細胞出現特定突變,導致某一族群血球細胞『搶佔主導權』,形成異常擴增趨勢。這些CHIP細胞雖然當下可能沒有明顯癥狀,但累積更多突變後,可能演變成急性骨髓白血病(AML)。」
當造血幹細胞發生突變時,這些細胞可能『變節』,轉變成無法控制的癌細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