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人對高房價的怨言不絕于耳,許多年輕人感慨「買房是遙不可及的夢」。然而,相較于台灣,香港的房價更是令人咋舌——根據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的《國際樓價負擔能力調查》,香港已連續10年被評為「全球最難買房的地區」,普通人需要不吃不喝長達20.8年才能買下一套房。在這樣的環境下,香港建筑師羅發禮(James Law)憑借創意設計,推出了「水管屋」(OPod Tube Housing),為香港的住房難題提供了一種新穎的解決方案。
水管屋的概念起源于一種超越傳統住房思維的嘗試,目標是為低收入人群和年輕租客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經濟實惠的居住空間。水管屋由巨型混凝土水管改造而成,每個單位的面積約為100平方英尺(約2.8坪),適合一到兩人居住。其設計不僅考慮到成本效益,還兼顧了實用性與美觀性。
1. 高效的空間利用
盡管面積有限,但水管屋內部功能齊全。室內配備了可變形傢俱,如可轉換為床的沙發、迷你冰箱、廚房設施,以及包括淋浴和廁所的獨立衛浴空間。此外,設計中注重收納功能,利用墻面和角落設置了多處儲物空間,為住戶提供便利。
2. 堅固與舒適并存
水管屋的構造采用厚實的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防火、防風、隔熱和隔音性能,能夠承受外部巨大壓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