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強調會以八二三的精神為鑑,和全體國人共同攜手努力,讓台灣走向更民主、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圖/翻攝自 賴清德臉書)
台灣結束兩次大罷免選舉,民進黨兩戰全敗。對于結果,外媒也高度關注!分析指出,國民黨成功保住31席立委席次,顯示選民拒絕民進黨翻轉立法院的企圖。但立院「朝小野大」的格局,恐讓台灣政治僵局持續,並且讓執政黨在國防預算、能源政策等重大議題的推動,更加艱困。
台灣7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23日投票結果出爐,全數不通過,外媒就分析民進黨一個月內,兩度嘗試翻轉立院席次失敗,這可能會加深政治僵局,復雜化台灣推動,大幅提升國防開支,以抵抗中國的舉動。
彭博社就分析,這場大罷免的失敗,是因為總統賴清德聚焦復雜的兩岸關係,而非更專注在民生議題上,導致選民出現投票倦怠,而這樣的選舉結果,在野陣營可能將繼續挑戰賴總統的政策主張,包含明年的政府預算,國防開支等。
讀賣新聞則報導兩次大罷免選舉後,立院仍維持「朝小野大」的格局,因此專家認為,內閣啟動人事改組做出有感施政,是執政民進黨的當務之急。
新聞片段:「公投將給予台灣民眾投票權,決定第三核電廠,是否恢復運作。」
另外外媒也高度關注核三廠重啟公投,雖然因投票率不足門檻而未獲通過,但結果顯示,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因此相關議題辯論仍將延續。
美國福斯新聞則分析,核三公投正值中國對台威脅日增,台灣面臨巨大能源脆弱性,台灣在原油、液化天然氣高度依賴能源進口,安全專家已持續示警,民進黨2016年承諾的2025非核家園,可能向中國進一步暴露台灣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