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雞蛋剝殼的時候,會發現有時候好剝殼,有時候蛋殼卻緊緊的貼在蛋白上取不下來,堅硬的蛋殼還有可能紮到手。這通常是和雞蛋的新鮮程度有關的,新鮮的雞蛋容易煮裂開,但容易剝殼;存放一段時間的雞蛋,蛋殼一般不會煮裂開,不過比較難剝殼。
其實不管是新鮮雞蛋還是「陳雞蛋」,都有一種「1酸1冷」的方法可以讓它變的特別好脫殼,也不會破裂。而且不管是雞蛋還是鵪鶉蛋,都是通用的,煮熟後手輕輕一搓蛋殼就掉了,光溜溜很完整,又快又乾淨。
1、煮雞蛋想比較容易剝皮,不能只用清水。鍋中放入雞蛋和沒過雞蛋三分之二的水,水中倒入2勺白醋,開小火煮。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而在煮雞蛋時加入白醋,蛋殼中的碳酸鈣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使蛋殼被軟化,在剝的時候蛋殼就會成片的脫落下來,非常好剝,並且加了醋煮蛋,雞蛋殼一般是不會破裂的。
2、煮好的雞蛋可以放在冷水中「激」一下,雞蛋的高溫遇上冷水會產生熱脹冷縮,蛋殼的那層膜會和蛋清因遇冷而收縮,從而產生空隙,使蛋殼能夠輕鬆地剝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