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民眾生小孩,行政院將加碼把生育給付拉高到每位新生兒10萬元,減低家長負擔、增加生養意願。(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為解決少子化問題,政府近來陸續推出許多政策,行政院18日將通過三大育兒新方案,涵蓋「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與「醫療性凍卵補助」。在生育給付部分,政務委員陳時中今(17日)表示,將由中央統一補貼,將補助金全面提高至10萬,雙胞胎部分則會按比例給予,預計2026年元旦上路。
陳時中今表示,「育」的方面就繼續維持,托育補貼在公幼部分每月是7、8、9000元,然後準公共部分則是1萬3、4、5000元,這部分就維持,但是仍然有佈建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均勻化,有些地方有空、有些地方不夠,怎麼做得更符合地區的需要,也強調一個重點「三合一」,以前從托育、幼托到小學,希望成立幾個示范區,大家帶小孩會比較方便一點,也要建立臨托的平台。
至于「養」的部分,陳時中說,本來的育兒津貼5、6、7000繼續發,當然有人在講發現金無效、也有人說經濟補助不足,這部分就先維持原來。而針對「生」的部分,陳時中表示,未來會加發生育給付,由中央補貼,齊頭式讓大家都會領到10萬元,雙胞胎則視比例增加。
陳時中說明,目前勞保、公保、國保、農保、軍保底下的生育給付金額不一致,勞保目前平均領到70994元、公保67738元、農保61000元、軍保42000元、國保39000元。有一部分是大家一直沒有注意到,目前台灣仍有什麼都沒有的族群,「25歲以上可以保國民年金,25歲以下如果沒有工作的話,是沒有東西可以保,約7144人」。
陳時中指出,為此,行政院將把所有生育給付補助一律提高到10萬,且也將無保險者納入享有此保障。行政院將在原本的生育給付80億元外,預估再匡列47.2億預算,估計約有12.7萬人受惠。
另外,為了鼓勵不孕夫妻尋求醫療協助,行政院將進一步增加人工生殖的補助額度。陳時中說明,新方案將把補助年齡的切點,從40歲調整到39歲,鼓勵國人及早進行醫療協助,39歲以下女性補助次數維持在6次,第一次試管嬰兒療程補助上限從10萬提高到15萬、第二次從6萬提高到10萬、第三次以後為4萬,後續則維持不變。
至于39到44歲者,首次補助13萬、第二次8萬、第三次6萬,最多補助3次。低收入與中低收入家庭部分,仍維持每次最高15萬的補助。
胚胎植入規范方面,從36歲以下,拉到38歲以下,僅能植入單胚胎,根據國際研究,多胚胎早產、不足重的比例增高,對于母體身體也不好;39歲以上,則可植入最多2個胚胎。
根據估算,此方案推出後,39歲以下家庭可由原本政府負擔55%提升至約84%,大幅降低個人自費。
另外,行政院也將推出醫療性凍卵補助。陳時中說,補助對象為28至40歲女性,若婦女因乳癌、血液疾病、淋巴瘤或骨髓瘤等,治療過程可能導致卵巢功能受損,可經專業醫師評估後申請,包括凍卵療程7萬,以及取卵、處理與儲存費用8000元。陳時中指出,申請院所須同時具備「人工生殖指定機構」與「癌癥醫療品質認證醫院」資格,目前全國約36家院所符合條件,盼藉此減輕病患在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