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普發1萬元上路後,各縣市是否「再加碼」成為全臺焦點。本篇一次整理22縣市最新進度:新竹市確定發5000元、嘉義市議會支援加碼3000元、桃園雖通過1.5萬元提案但市府無財源、北北中多因財政不足暫不跟進。含金額、資格、替代方案與最新研議狀況,快速掌握哪裡真的會加碼。

臺北市議會曾提出「普發2.1萬元」等多項加碼版本,希望以現金刺激內需,不過北市府在審查期間明確表態,依主計處與財政局完整評估,市府整體財政與負債狀況「沒有條件發放現金
」。市長蔣萬安也在議會備詢時強調,目前財政空間有限,這任期內不會推動加碼普發,相關提案最終無法進入實質規劃。
雖然北市不加碼現金,但同步推出「來臺北有購嗨!」方案。自即日起至2026年3月8日止,只要在臺北市消費滿200元並登入或匯入發票,即可取得抽獎資格,獎項包括1000萬元、大型電動車、NBA雙人機票與iPhone17等大獎,另有市民專屬抽獎,總獎值逾3000萬元。市府希望藉由高額獎勵,帶動商圈買氣與在地消費迴圈。
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先前提出「普發4.6萬元」的臨時動議,主張以還稅于民的精神回饋市民,議場也在無異議下透過,並要求市府進行研議。不過,新北市府隨後明確反駁議會的計算依據,指出提案所提到的「1724億元淨資產增加」主要來自于土地公告現值調整,並非可動用的現金收入,其中大部分更屬于無法處分的公有土地,根本無法挪作普發現金。

市府進一步說明,若真的要普發4.6萬元,新北市需動用高達新年度預算83%的財源,恐導致市府連員工薪水、基礎建設都無法維持,並強調依現行預演算法,普發現金也不能以舉債方式支應,財政條件完全無法負荷。因此,新北市雖有議會提案,但市府已明確表態「不具備普發條件」,目前不會推動任何現金加碼方案。
基隆市在中央普發1萬元訊息公佈後,也出現地方加碼呼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