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塞外茅台」稱號的4款酒,到底哪款才算是實至名歸?
說起白酒,不管喝沒喝過,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名字就是 「茅台」 。這百年來,茅台的名氣從小小的茅台鎮傳播到世界各地,赫然已經成為了 世界烈酒中市值第一的品牌 ,然而白酒的銷售額基本都在國內,可見得國內酒友對白酒的熱愛。
茅台的 飛天茅台系列更是被酒友們譽為白酒中的天花板 ,因此酒質類似茅台、口感好的,地處長城以北地區產出的白酒,也被稱為 「塞外茅台」 ,一起來看看這些塞外茅台都有哪些, 到底哪款才算是實至名歸吧。
第一款:北大倉
東北的酒友應該都認識這款酒吧,產自黑龍江黑土地的塞外茅台,也被稱為 「東北茅台」「北國茅台」 ,此酒在東北的地位相當于茅台在貴州的地位。此酒的名字也是為了幾年在北大荒開墾的人們,釀酒工藝源自茅台,當初也是派了不少人前去學習,可惜由于本地和貴州的山水不同,只得從 大曲坤沙醬酒 改制成 麩曲碎沙醬酒 。
此酒更是榮獲官方稱贊: 「味道和茅台相似,未來可期」。 黑土地產出的糧食釀造,酒體略顯黃色,入口微酸,可惜醬香味不夠濃,有茅台的幾分形而無魂,此酒這些年名氣不再,想必應該是釀造工藝的問題。
第二款:寧城老窖
此酒產自內蒙古,也是一款被稱為塞外茅台的酒,但它可不是醬香酒,而是 濃香型, 一款濃香酒能有這塞外茅台稱號,其品質一定不賴,此酒開創了我國綿柔型濃香型白酒的先例,比普通濃香酒更柔。
在三十年前,此酒還是第一款登上春晚的老酒,在老酒友們心中,此酒絲毫不弱于茅台,一句 「南有茅台,北有寧城老窖」 流傳在酒友們口中。雖然于普通濃香酒相比更柔和,但濃香香氣卻弱了一些,并且落后微苦,讓人感覺不太舒服,但回甘很明顯,極具地域特色。
第三款:龍濱酒
龍濱酒產自黑龍江龍濱酒廠,和北大倉同被譽為「東北茅台」「塞外茅台」,在東三省是酒友們酒桌上的常客,可以說 每一個東北人都喝過此酒。
有著百年歷史,早在1906年就已經開始釀造,多次斬獲 「國優獎」 評選,融合茅台工藝,獨創出 「清蒸五次清」 的釀造工藝,釀出屬于東北醬酒的獨特口感。
可惜此酒發現在醬酒領域競爭過于激烈,便轉頭研究兼香、芝麻香和濃香甚至清香酒,精力被大大分散,與此同時也錯過了白酒發展的黃金十年,被其他品牌瓜分了市場份額,就此退出歷史舞台。
第四款:伊力老窖
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款新疆老酒, 在新疆有著「第一酒」 的稱號,同樣也是被譽為「塞外茅台」的濃香酒,在四五十年前特別受人歡迎,如今也面臨銷不出省的困境。
此酒工藝借鑒了五糧液,用新疆當地優質糧食釀造,酒體中川味明顯,但酒香比川酒要但一些,入口醇和,回味甘甜,適口性強也是此酒的特點之一,品嘗起來很是舒適。但運輸成本太高,銷量不夠很容易虧本,酒廠面對其他同類酒的競爭力比較弱,因此這些年也比較困難,前景不容樂觀。
這些被稱為「塞外茅台」的四款酒你覺得哪款才能算是實至名歸呢?其實拋開其他因素,只看口感和酒質的話,這四款酒各有特色,兩款醬酒兩款濃香酒,香氣和口感都不同,筆者覺得還是要因人而異的。再怎麼說「塞外茅台」也是用來形容酒質好的酒,但同樣酒質好、工藝不輸茅台,物美價廉的酒還真有一款,和茅台同樣產自茅台鎮的 賴氏父子 傳承 酒,此酒何以獲得如此評價呢,一起來看看吧。
原來此酒源自百年前茅台鎮三大酒廠之一的恒興燒坊創始人,獨創醬酒回沙工藝,從而被譽為「醬香始祖」的賴嘉榮先生,他的兒子賴貴山精進了回沙工藝,親手勾調出賴氏茅酒,被稱為「 賴茅開拓者 」,當年勾調的茅酒更是在百年后被拍賣出1070萬元的價格,一時間眾多酒友都為之驚嘆。
賴氏一脈單傳,至今傳承至第四代傳人賴天鵬手中,也只有他知曉此項工藝的釀造過程,市面上其他叫做賴茅的不過是被披著羊皮的狼,本質早已不同。此酒采用貴州本地紅纓子糯高粱和優質赤水河水為原料,經過大曲坤沙工藝和精研的回沙技術,陳釀8年,加以10年老酒勾調而出。
酒體微微發黃,由于陳釀多年,酒體中刺激性物質被揮發完畢,其中呈香物質在發酵作用下要比普通醬酒高出兩到三倍,入口香醇柔和,層次感豐富,喝了一口忍不住喝第二口,特別舒適,多年來一直是當地人酒桌上的常客。
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對于你來說,真正的「塞外茅台」是哪款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