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100年也造不出日本的發動機,這是曾經一個日本媒體說的,眾所周知,近現代以來,我國的科技曾經長期落后于日韓歐美等發達國家。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情超乎你的想象。比如唐伯虎還在作詩的時候達芬奇手稿就已經誕生,清朝康熙年間,德國便已經實行義務教育。當法國工業大革命如火如荼之際,道光皇帝才剛剛繼位。當慈禧太后第一次坐汽車時,讓人想象不到的是,倫敦已經開通了捷運。
就拿我國的汽車工業來說,1956年7月13日,吉林省長春市第一汽車制造廠內,嶄新的總裝線裝配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解放牌汽車的問世,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而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則是1885年誕生于美國,而日本的第一輛汽車誕生于1907年,我們的汽車比日本晚了49年,比美國晚了71年,時至今日,日本汽車工業已經走過116年的歷史。在這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日本汽車產業越來越強大,雖說德系車、國產車等陸續崛起,但日本卻一直掌握著汽車產業的不少核心技術。尤其是發動機技術更是全球領先。
日本在發動機領域擁有深厚的底蘊和專利壁壘。可能有些朋友會說,現在每個國家的技術水平都不低,把他們的發動機拿過來拆開研究下,不就完了麼?事實是就算把發動機拆到報廢,還是無法還原本來的零部件組裝位置,甚至都不能拆出來完整的零件,也仿制不出來。其主要原因是技術精密、組裝嚴密、發動機材料難尋,并且內部核心只能由高級技術人員接觸,而且還有專利的保護。當時日本的專家自信的表示:賣給中國發動機是非常賺錢的,而且我們根本不怕中國的汽車工業,即使拿到圖紙,即使拆解發動機,他們100年內也造不出來高品質的發動機!
在當時那個年代,日本汽車工業的自信不是夜郎自大。當時,中國汽車制造業從零起步、百廢待興,苦于缺乏發動機研發等核心技術,別無選擇,汽車工業的崛起,我們必須要有自主研發的能力,掌握先進的制造技術、工藝技術和管理體系。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在汽車發動機技術研發上取得了極其重要并且是歷史性的突破,可謂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很多自主品牌,長城、SAIC、吉利、廣汽、長安等都自主研發了發動機,并成功搭載到各自車型上。而最出名的發動機無非就是長安藍鯨發動機。
在2020年12月16日,一台長安藍鯨ne1.5T高壓 直噴發動機發起了這樣一個測試,用它的最高轉速5500轉,連續運轉了200多個小時,高轉速、大扭矩、全負荷的運轉,長安可以說把這台發動機壓榨到了極致,最終連續運行了九天,相當于一口氣跑了五萬多公里,在萬人直播的見證下,打破了世界金氏記錄。
而剛剛上市的長安CS95PLUS,就搭載了長安自研的藍鯨2.0T新一代高壓直噴發動機。不僅如此,還匹配了愛信8AT變速箱動力組合和主動進氣智能格柵,在上一代基礎上,在燃燒相關技術系統、低摩擦低損耗控制技術系統、熱管理技術系統、NVH控制技術系統4大系統,共計20余項發動機關鍵技術進行了全面升級。升級后的動力更加強勁,操控更加自如,使用更加節能。
雖然是一款主打家庭用車場景的智能7座SUV,但長安CS95PLUS依舊采用了霸氣的外觀設計。大尺寸的直瀑式中網配合上點陣式鍍鉻條的點綴,寓意向上攀登致敬理想。長安CS95PLUS不只是簡單的7座舒適座艙,而是建立在長4949mm*寬1940mm*高1805mm的超大車身空間上的7座。這也就意味著,寬大的車身空間,讓7座毫不擁擠。第三排全平放倒后空間可達465L,第二三排全平放倒后空間可達2000L,足夠絕大多數使用場景。
或許它的價格不一定特別昂貴,但空間和舒適性必須到位,它的配置也不一定需要冰箱、彩電、游戲機,但是性能、拓展能力一定得豐富;畢竟對于絕大部分奶爸來說,能夠周末載著一家老小出門,就是選擇一輛家庭SUV最重要的歸屬。
任何一個開拓者都是偉大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汽車畢竟是考驗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最大象征。如今,中國已經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超越日本成為汽車出口第一大國。俗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當年那位日本專家一定沒有想到,中國的汽車行業發展速度會這麼快,可以說給了那些嘲笑我們造不出高品質發動機的日媒一記響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