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年歷史的保安寺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重災中遭受重創,救災團隊出動怪手與人力,在廟門前挖開近2米深的淤泥,並小心清理廟內積泥,避免古蹟再受損。驚人的是,泥沙恰好停在眾神神像底下,彷彿受到神明庇佑!原計劃明年慶祝150週年的保安寺,如今受災,許多文史工作者紛紛聯繫,盼協助修復這座珍貴古蹟。
149年歷史的保安寺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重災中遭受重創,救災團隊出動怪手與人力,在廟門前挖開近2米深的淤泥,並小心清理廟內積泥,避免古蹟再受損。驚人的是,泥沙恰好停在眾神神像底下,彷彿受到神明庇佑!原計劃明年慶祝150週年的保安寺,如今受災,許多文史工作者紛紛聯繫,盼協助修復這座珍貴古蹟。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重災區持續進行清理工作,其中擁有149年歷史的保安寺也受到重創。救災團隊採取先機械後人力的清淤策略,怪手先將廟門前淤泥挖開,再由志工以人力開挖以避免古蹟二度受損。令人驚訝的是,進入正殿後發現泥沙剛好停在眾神的神尊底下,沒有繼續往上淹沒,彷彿受到神明保護。保安寺原計劃明年慶祝150週年,如今許多文史工作者主動聯繫廟方,希望能前往協助修復這座珍貴古蹟。
從空中俯瞰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重災區的保安寺,可以看到圍牆內的廣場仍堆滿泥沙。救災團隊出動2台挖土機進行清淤工作,泥沙堆積深度驚人。
熱心志工顏維勳表示,泥沙深度「差不多兩米」,情況相當嚴重。為了避免古蹟受到二次傷害,救援工作採取特殊策略。怪手先將廟門前的淤泥挖開,再由志工以人力小心開挖廟內積泥。顏維勳在清理過程中找到了千里眼的武器並暫時安置好,他解釋因為廟內都是爛泥,若踏進去就會卡住,清理工作十分困難。
當志工們進入正殿後,發現了令人驚訝的景象。泥沙恰好停在眾神神尊底下,沒有再往上淹沒任何神像。顏維勳驚訝地指出,泥沙「完全沒有淹到佛祖」,神農大帝等神像都安然無恙。他特別提到媽祖婆的神像姿態,「一個往左往右,像是護著我們正殿媽祖」,彷彿神明在保護著自己的廟宇。
保安寺董事長藍洋表示,目前廟方的財產損失尚難以估計。這座古廟原本計劃明年迎接建廟150週年慶典,許多文史工作者原本滿心期待參與活動。如今遭遇災害後,這些文史工作者紛紛聯繫廟方,希望能盡快抵達廟內,協助修復這座珍貴的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