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埔社區宏福苑一棟住宅大樓于26日下午發生嚴重火災,火勢迅速蔓延,並在短時間內發展為最高級別的五級火警。
這場惡火燃燒超過數小時,延燒七棟樓宇,造成重大傷亡。根據香港當局于27日凌晨公布的最新數據,火災已導致36人罹難、29人送醫救治,另有高達279人處于失聯狀態,情況令人憂心。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火勢已逐步受控,但救援與善後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香港宏福苑大火已致36死。(圖/路透)
這場嚴重火警發生于26日下午2時51分。由于現場為樓齡超過40年的舊式大廈,外牆正搭有維修棚架,火勢一發不可收拾,迅速向上及左右蔓延。
儘管消防部門接報後迅速趕抵現場全力灌救,但火勢極度猛烈,不斷升級,至傍晚6時許,當局正式將火警級別升至最高的第五級,顯示火場極度危險且難以撲滅。大火狂燒至深夜,消防人員持續奮戰,直至27日零時左右,火勢才初步得到控制,但整棟大樓已被嚴重焚毀。
撲救難點分析:立體燃燒與煙囪效應
據《南方都市報》引述業內專家分析,此次火災的撲救面臨極大挑戰,關鍵原因在于高層建築特有的「立體燃燒」現象。由于起火大廈外牆附有竹棚和防護網等易燃物料,火焰得以沿著大廈外立面急遽向上竄升,形成如同火籠包裹整棟建築的險峻局面。

▼高層大樓火警有「煙囪效應」導致滅火難度增加。(圖/視覺中國)
更為嚴峻的是,建築物內部產生了強烈的「煙囪效應」。專家解釋,「煙囪效應」是指在樓梯井、電梯井、管道間或玻璃幕牆縫隙等形成的相對封閉的垂直通道內,熱煙氣流因對流作用會持續向上加速流動,彷彿煙囪一般,將火焰和高溫有毒氣體快速輸送至各個樓層。
這種效應疊加事發時的強風天氣,如同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導致滅火工作難度呈幾何級數增加。消防員不僅難以從外部有效壓制火勢,進入建築內部進行搜救的風險也極高。
慘重傷亡與後續關注
這場大火造成的生命損失極為慘重,截至27日凌晨,已確認36人死亡,29人受傷,傷者均已送院治療,其中部分傷者情況嚴重。此外,由于火災發生時段為下午,大樓內住戶眾多,加上火勢蔓延迅速,許多人未能及時逃生,導致失聯人數高達279人。
救援人員正在持續搜索,希望能夠找到更多生還者,但隨著時間推移,情況不容樂觀。
高層老舊建築的安全警示
宏福苑大火再次敲響了高層建築,特別是樓齡較高的舊樓的消防安全警鐘。此次火災凸顯了舊式大樓在消防設施、建材防火性能,以及在進行外牆維修時加設棚架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如何加強對此類建築的消防安全監管、更新消防設備、提高居民的防火避險意識,將是香港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
這場悲劇也引發了社會對城市老舊社區消防安全隱患的廣泛關注與深刻反思。後續的詳細起火原因,仍有待消防及相關部門的徹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