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驚傳救災志工死亡案例,桃園一名挖土機業者林鴻森因救災時被刺傷,傷口感染引發敗血癥,于中秋節(6日)不幸病逝。對此,護理師郭貞君提醒,災區細菌不容忽視,細小傷口也須謹慎處理,傷口感染很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癥。
據《自由時報》報導,48歲挖土機老闆林鴻森在光復鄉災後次日,載運2台「小山貓」趕赴前線,期間左腳被刺傷腫脹,雖然身體不適仍堅持救災,到了第8天才叫救護車送往門諾醫院治療。經醫師診斷傷口感染接受治療,于本月4日轉往林口長庚醫院,但到院時突然陷入昏迷,因敗血癥造成多重器官衰竭,最終在昨晚宣告不治。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美容醫學護理小組召集委員、護理師郭貞君指出,長時間接觸污水,皮膚容易變得脆弱,嚴重恐造成傷口引發潰爛、蜂窩性組織炎,若是出現割傷或刺傷的情況,還可能增加細菌入侵風險,因此任何微小傷口都不能忽視。郭貞君強調,患有慢性疾病或免疫功能較低下的高危險族群,身體防禦力較弱,救災時一旦受傷生病,很可能出現健康急速崩壞的嚴重後果,提醒「鏟子超人」務必遵守以下4大防護原則:
穿戴完整保護裝備:救災時穿戴防水手套、雨靴,減少皮膚直接接觸污水。
維持皮膚乾燥並清潔:在休息空檔應盡快用乾淨的清水和肥皂清洗污泥,並擦乾身體。 即時處理傷口:發現任何擦傷或割傷要立即以清水沖洗乾淨,並使用適當的敷料覆蓋,避免傷口接觸髒污。 避免長時間浸泡水中:長時間泡在水中將損害皮膚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