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還小的時候,父母說:「等你們長大了,我們就幸福了。」
事實上,兒女成年后,父母也著急,尤其是看到兒女變成剩男剩女,那是心急如焚。
為了幫助兒女找對象,父母會到處托人,希望能夠安排相親,也鼓勵兒女去參加相親的活動。
年輕人也會依靠聚會吃飯的模式,去尋找另一半。甚至一大家人用飯局來試探一個準對象,是否靠譜。
隨著時代的發展,「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往往不管用了,至于吃飯,若是彼此對不上眼,還顯得尷尬。
一些女人,利用找對象的機會,到處蹭飯,還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建議父母們,和兒女多讀一讀以下幾句古詩,從中找到找對象的方式,既遵循了自由戀愛,也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01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走近一點,增加互動頻率。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一個叫許廣平的廣東女孩,去了北京師范學校讀書。
上學時,她遇到了老師魯迅。
魯迅其貌不揚,但是很有才華,吸引了許廣平。
如何才能讓魯迅注意到自己呢?
許廣平用了一些小心機——每次上課,她都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并且盡量靠講台。
許廣平還以學生的身份,寫信給魯迅,又登門拜訪,請教問題。
經過多年的學習,許廣平的文字功底提升了,嘗試著寫了文章《同行者》,也投稿到魯迅主編的《國民新報》副刊乙刊。
在動蕩不安的時局里,魯迅輾轉去了廣州,擔任中山大學教務主任兼文學系主任,許廣平就做了他的助教。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