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揹著救援工具的「鏟子超人」在光復站下車,大家不約而同自發投入救災。(取自台鐵臉書)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釀光復鄉嚴重災情,政府與民間紛紛動員救災,災後第一個連續假期,來自全台各地的志工不約而同湧入災區,協助居民清理泥濘、重建家園。「鏟子超人」現象讓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發文感嘆,這種自發性的援助行動,是台灣最珍貴的特質,台灣人行動力真的非常快。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溪日前因豪雨造成堰塞湖溢流,滾滾土石洪流不僅沖毀家園,更對當地居民造成嚴重衝擊。災情震驚全國。災後第一天就有數千名志工自發前往災區協助清掃,展現台灣民眾的凝聚力與行動力。
對此,小笠原欣幸發文指出,適逢台灣教師節連假首日,全台迎來3天假期,但花蓮光復鄉卻在水患後,許多志工手持鏟子、腳穿雨鞋,陸續抵達光復車站,這些人被媒體和網友暱稱為「鏟子超人」。
小笠原欣幸提到,雖然災後中央政府與花蓮縣政府之間相互指責,但這種情況在台灣早已見怪不怪,更令他感動的是,政治紛擾並未澆熄民眾互助的熱情。無論是親赴災區的志工,或在各地透過捐款、捐物資提供支援的善心人士,都讓他看見台灣社會的強大韌性。
小笠原欣幸強調,這次風災集中于花蓮光復鄉,台灣其他地區幾乎沒有受到嚴重影響,觀光與商務往來不致中斷。物資供應在也已足夠調度,因此對于國際援助,可能不需要額外寄送物資。
小笠原欣幸指出,花蓮光復地區因堰塞湖爆發洪災,屬極特殊案例,因洪水挾帶大量黏土,重建將更艱鉅,捐款才是最實際的援助。
而許多民眾不僅自發捐款、捐物資或親赴災區協助,展現台灣可貴的凝聚力,連假首日就有這麼多人投入,「台灣人行動力真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