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關鍵細節
案發時間與地點
時間:2025年9月17日清晨5時30分左右。 地點:香港九龍紅磡鶴園東街1號富恒工業大廈四樓一家黃金珠寶加工工場(金來福珠寶有限公司旗下打金工場)。
作案過程
劫匪人數:約10名男子闖入工場(部分調查顯示可能涉及16人,含一名內部股東協同,警方仍在核實)。
目標與手段: 趁6名員工(含1名47歲女職員及5名友人)用餐休息時,因大門未上鎖突襲闖入。迅速控制人員并關押在房間,撬開工場保險柜及黃金儲存室。劫走65公斤黃金(含金條、金磚、金粉)及約3萬港幣現金,總值約5800萬港幣(約2.24億新台幣)。
得手后將被劫者趕至工場外,用鐵鏈反鎖大門阻撓追捕,全程未使用武器、未傷人。
報案延遲
案發6小時后(上午11時22分)才報警,員工先通知老闆清點損失,導致警方錯過最佳偵查時機。
調查進展與疑點
警方行動
案件定性:列為搶劫案,由西九龍重案組第3A隊全力偵辦。
偵查方向: 調取工業大廈及周邊監控,分析劫匪容貌與行動軌跡。
懷疑內部人員涉案(如提供門禁密碼),但尚未證實。與內地警方聯動,加強邊境管控及珠寶市場監控,嚴防贓物流入黑市。
核心爭議
黃金估值真實性:網民對比歷史虛報案案例提出質疑,工場已提交詳細清單供警方核查。
銷贓難度:65公斤黃金目標顯著,劫匪可能通過分解、地下渠道洗錢或跨國銷贓。
案件影響與行業反思
社會沖擊
治安擔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此案引發公眾對高價值場所安保的信任危機。歷史對比
:刷新香港近年黃金劫案涉案金額紀錄,被稱「現實版港產片」。
行業漏洞
安保缺失:工場員工未鎖門、無實時警報系統,黃金儲存室防護薄弱。
改進建議:高風險行業增設生物識別門禁、雙人監管及與警方聯網的警報裝置。
為黃金植入射頻芯片便于追蹤。員工需接受應急培訓,遇劫應立即報警而非先通知管理層。
案件延伸思考
全球黃金劫案趨勢:案發同期,巴黎自然史博物館價值70萬美元黃金標本、埃及博物館3000年歷史法老金鐲被盜,凸顯國際金價高位下的犯罪動機。影視照進現實:案件情節與英劇《黃金劫案》(取材1983年Brink‘s-Mat倉庫2600萬英鎊黃金劫案)高度相似,引發公眾對犯罪題材的重新審視。
總結
香港紅磡黃金劫案暴露了貴金屬加工行業的安防短板,劫匪利用工場管理疏漏閃電作案,銷贓與偵破難度均較高。警方需突破6小時報警延誤的偵查瓶頸,公眾則期待此案推動行業安保升級與跨境協作機制完善。目前案件仍在調查中,西九龍重案組的后續行動將成為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