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一對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農民夫婦,卻在女兒生命最後一刻,做出震撼全網的抉擇!時間倒回4月27日那天,中國海南省人民醫院走廊裡、飄著消毒水味,50多歲的王建國攥著筆的手抖得厲害,這個種了一輩子田的中年大叔,此刻正盯著器官捐獻同意書上的簽字欄發呆,老婆李秀蘭突然搶過筆:「女兒說過要當科學家救人,我們得幫她完成!」
️故事要從畢節大山深處的場壩村說起...村裡人都知道,老王家的女兒王安念、是塊讀書的料。別人家孩子放牛割草,王安念蹲在田埂上看螞蟻搬家、能看上一整天。去年收到海南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那晚,全家人配著鹹菜、喝光了存了三年的苞谷酒,開心慶祝一番。
可命運最愛開殘酷玩笑!就在王安念跟著導師、在試驗田記錄雜交水稻數據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這個本該在今年穿上學士服的姑娘,永遠定格在23歲的春天。
「醫生說要準備後事那天,我媽突然沖著ICU大門喊,念啊,你電腦裡那些論文還沒寫完呢!」表姐王小梅紅著眼眶說。最戳心的是,當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拿來捐獻文書時,老夫婦甚至分不清腎臟和肝臟怎麼寫。
但有些事超越文字。這個用鋤頭在黃土裡刨食的家,硬是咬著牙簽完了所有同意書。「我女兒總說什麼細胞再生,這下她的心肝脾肺真能救人了。」李秀蘭說著,粗糙的手掌輕撫過女兒冰冷的額頭。手術室綠燈亮起那刻,六個城市的救護車同時拉響警笛,北京的尿毒癥患者、上海的心衰少年、廣州的肝硬化母親...八條垂危的生命,在這一天等來了重生的曙光。
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網,能在第2503149位登記者里找到王安念的名字。她的導師在實驗室黑板上、留下她沒算完的公式,同學們在她的座位擺滿向日葵,就連三亞捐獻者紀念碑前,每天都有人悄悄放上新鮮的山茶花——那是貴州老家的縣花。
一名網友「種太陽的袁爺爺」的留言,讓其他人看了鼻酸,她說:「王安念把自己拆解成八份禮物,這才是真正的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數據顯示,中國每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已從2015年的2.01攀升至2024年的8.72,這背後是千萬個「王安念家庭」撕心裂肺的成全。
今夜仰望星空時,你會發現有顆忽明忽暗的小星星——那是用角膜重見光明的孩子在眨眼,是換了心臟的運動員在奔跑,是移植了肝臟的媽媽正親吻新生兒。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23歲女孩用生命完成最昂貴的「畢業設計」。
最新的好消息是,赫章縣正在籌建「安念書屋」,她生前最愛的《平凡的世界》將擺滿整個書架。父親王建國說,等農事閒了要去學寫字,第一句要寫給天堂的女兒:「下輩子還做你的文盲爸爸,我們拉鉤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