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曾姓婦人因在台北捷運上要求一名年輕男子讓座,遭一腳踹飛,引發社會大眾討論。而在網路上出現事發當時的新視角影片,只見曾婦先用手上的提袋撞擊男子的膝蓋,想要再撞第二次時,才被男子擋下並一腳踢開。
▲在新視角影片中,明確可見曾婦至少用提袋撞擊男子2次。(圖/翻攝自Facebook/記者爆料網)
臉書「記者爆料網」1日公布一段台北捷運讓座事件的新視角影片,影片中,曾婦疑似做出騷擾行為,整個人還踉蹌了一下,接著她使用手上的提袋撞擊坐在優先席上的男子膝蓋,見男子只是把自己的東西交給他人保管,仍然沒有起身讓座的意思,她便再次用提袋撞擊,結果被男子擋下並一腳踹飛。
新視角影片曝光之後,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先動手就是不對」、「敬老是建立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從這個角度看,那個阿婆用袋子撞的時候還挺大力的」、「台灣就是一堆道德綁架,老人先動手打人,而且兩個角度都是她先動手,還不止一次,真的讓人拳頭很硬」。
而曾婦在事發之後,因身負多起竊盜案遭通緝,1日在台北市一間超商被警員逮捕,但她當日便繳交1萬5000元罰金,重獲自由。不過,有其他網友目擊,曾婦1日搭乘捷運時,選擇坐在淺藍色的一般座位,沒有再執意要坐優先席。
事件在網絡上引發的正反討論,恰恰映照出當代社會的困境——我們既無法認同以年齡為借口的越界行為,也難以認可以暴制暴的解決方式。值得玩味的是,在經歷這場風波后,曾婦選擇坐在一般座位的身影,仿佛成了最沉默的回應。那繳交的罰金,或許能了結法律層面的責任,但留給社會的思考仍在延續:當善意被濫用,當沖突被傳播,我們是否在一次次輿論狂歡中,失去了理性對話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