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實行每周休息兩日的制度,不少民眾期待未來能進一步推動「周休三日」的規劃。而值得關注的是,自今年9月27日起,連續三周都將出現實際上的「周休三日」安排,引發廣泛討論。有網友幽默地表示,這仿佛是政府正在「試辦周休三日」,也有人驚喜地發現,以往較少被關注的「光復節」今年也列入放假范圍。
具體來看,從9月底至10月將迎來四個連假,包括:
•教師節假期:9月27日至9月29日;
•中秋節假期:10月4日至10月6日;
•雙十節假期:10月10日至10月12日;
•光復節假期:10月24日至10月26日。
這一安排使許多上班族和學生群體感到興奮。一名網友在社交平台《Threads》上笑稱:「全國試辦周休三日正式開始!」該帖文迅速引起熱議,許多人留言回應:「希望不用試辦,直接實施」、「台灣真的很需要周休三日」、「學生一致贊成」。
然而,對于部分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來說,連續假期卻帶來了不少壓力。有家長表示,尤其是中秋和雙十連假都集中在星期一放假,打亂了孩子原本的學習節奏,甚至影響到即將到來的月考復習,「真的有點頭痛」。
此外,不少民眾對「光復節」也放假感到意外,紛紛表示「原來光復節有放假?現在才知道」。事實上,這一調整源于2025年5月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并于同月28日由總統公布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根據該條例,未來勞工每年可享有16天國定假日,光復節正在其中。
這一連串的假期安排,不僅讓民眾享受到更多的休息時間,也再次引發社會對休假制度改革的廣泛關注。是否應推動周休三日,已成為許多人關心的話題。盡管目前仍處于討論階段,但連續三周的「實際體驗」,或許能為未來的政策規劃提供重要參考。
無論是期待更多假期的上班族,還是因連假而忙碌的家長,這一系列的假期安排無疑已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而如何在休息與工作、學習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仍是各界持續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