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的地位,一直都比不過諸葛亮。
首先,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兩人之間的關系最初就是如魚得水。
法正是從劉璋手下叛變投靠劉備的,在忠誠上,法正明顯不如諸葛亮。
不要以為君主不在意這個,君主最在意的就是忠誠,法正既然能在劉璋手下不受重用而叛逃,同樣在劉備手下也會。
法正是能力被劉備重用,諸葛亮是因為能力與忠誠被重用,這是有區別的。
《三國志 諸葛亮傳》: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后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中郎將,督領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征調當地的賦稅,以充作軍餉。
諸葛亮與劉備
軍師中郎將是劉備發明的官職,軍師有謀士的意思,中郎將是武職,合在一起就是有文有武。
軍師中郎將的具體職責是督領零陵、桂陽、長沙三郡,這實際上是軍政大權了,既協調劉備參與軍政大事,又負責三郡的軍政事務。
龐統也擔任軍師中郎將,不過龐統的職責是跟隨劉備出謀劃策,軍師中郎將也算是一個過渡官職。
《三國志 諸葛亮傳》: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云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劉備攻下成都后,諸葛亮被任命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此時的劉備最高官職是能夠開府的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諸葛亮是一把手,署左將軍府事的意思是:由諸葛亮負責左將軍府一切事務。
署左將軍府事與錄尚書事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實權地位,劉備當地的領地已經橫跨荊州和益州了,但劉備只是左將軍。
如果把劉備的政權視為朝廷,那諸葛亮署左將軍府事就相當于朝廷的丞相了。
諸葛亮
再來看法正。
《三國志 法正傳》: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
益州平定后,劉備任命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在外統領都城及京郊地區,在內則作為劉備的謀士。
此時劉備還是左將軍,沒有稱漢中王,嚴格來說,此時的劉備還沒有都城,只是暫以成都為治所,相當于成都就是劉備的首都。
法正是成都所在的蜀郡太守,相當于首都市長,劉備還給了法正一個揚武將軍的稱號。
從地位來比較,諸葛亮是軍師將軍,法正是揚武將軍,這些將軍官職多半是虛的,沒有實際意義。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