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因堰塞湖溢流引發嚴重災情,吸引全台志工投入救援。然而,來自桃園的48歲挖土機行老闆林鴻森在救災過程中腳部受傷,起初僅是小傷口,卻因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癥,于中秋夜不幸病逝。這起悲劇提醒所有救災人員,敗血癥的致命速度極快,必須提高警覺。
48歲挖土機行老闆林鴻森在救災過程中腳部受傷,起初僅是小傷口,卻因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癥,于中秋夜不幸病逝。(圖/禮儀業者臉書)
在災區,許多志工長時間于泥水中作業,陸續出現傷口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橫紋肌溶解癥等健康問題。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曾受訪表示,常常注意不到的小傷口,都有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的支援幫手,例如香港腳患者,因為雙腳脫皮,細菌入侵風險上升,自然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就會增加,如果沒有處理好,最嚴重可能引發敗血癥。
其實身體任何小傷口都不應該忽視,因此受傷時一定要把傷口處理乾淨,慢性病患者一定要就醫,讓專業醫療人員協助清理傷口。
尤其災區環境潮濕且髒污,任何小傷口都可能成為病菌入侵的途徑,一旦細菌進入血液,可能引發全身性敗血反應,短時間內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威脅生命。
play_circle_outline「挖土機超人身亡」從清醒到驟逝 醫:敗血癥引爆免疫癱瘓!致死率8成
林鴻森救災期間左腳遭刺傷感染,卻仍持續救災8天,傷口感染嚴重後才就醫。(圖/禮儀業者臉書)
根據台中榮總的衛教資料顯示,敗血癥是一種由細菌為主,也可能由病毒或真菌引發的嚴重感染疾病。美國CDC數據揭示,每年約有170萬人感染敗血癥,其中35萬人不幸死亡。在台灣,衛福部統計則顯示,敗血癥為第14大死因,每年約有2000人因此喪命,被醫界視為最致命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台中榮總衛教資訊進一步說明,敗血癥病情進展迅速,若初期出現高燒、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或意識不清等癥狀,必須立即尋求醫療協助。治療上通常會先使用廣效抗生素控制感染,隨後根據檢驗結果調整為針對性藥物。醫師呼籲,民眾在災區作業或長時間浸泡水中時,若身上有傷口,務必保持清潔,避免延誤就醫,以免小傷口演變成致命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