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在香港深水埗的街頭,經常能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穿得破破爛爛,從街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然后,又返回來,在垃圾桶里翻尋食物,眼睛里充滿了無助與哀怨,這個人就是張瑪莉。
幾年后,張瑪莉9歲時,被香港社會福利署的人發現,把她送入了保良局。
保良局是香港的慈善機構。
因為張瑪莉是孤兒,無法知道自己的確切出生日期,因此,她自作主張將香港學校的暑假8月定為自己的生辰月份,意為有很多假期來慶祝自己生日。
保良局不僅供她吃飯,還供她讀書。
張瑪莉深知得到這份生活的不易,所以學習非常刻苦。憑著優秀成績,她先是考入了蘇浙公學,後來又考入圣心學校學習商業課程,學霸投胎呀!
1974年張瑪莉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她深具語言天賦,精通粵語、普通話、英語、日語。有著這些先決條件,她在非洲國家尼日利亞總領事館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
張瑪莉的祖母是英國人,所以她有四分之一的外國血統。
她身材欣長,五官立體感強,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血美人。
在同事的掇綴下,張瑪莉報名參加了1975年的香港小姐選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