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是余華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自1993年發表以來,多次再版,以其獨特的文學魅力,迄今暢銷不衰。余華的早期作品,大多是揭露「人性的惡」與現實的丑陋。而《活著》,是余華作品的分水嶺。余華說:《活著》的寫作靈感來自美國民歌《老黑奴》。歌曲中的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離他而去,但他仍然能積極去面對這個世界。這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
《活著》是一部充滿血和淚的小說。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四十到八十年代,隨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一家不斷經受人間苦難,最后親人都先后離他而去,僅剩下一頭老牛和他相依為命。整個故事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余華通過濃縮的苦難,來表達活著的意志、生命的頑強。
電影《活著》
《活著》的主人公徐福貴,是一個家境顯赫的地主少爺。家里有一百多畝地,還娶了門當戶對的米行老闆的女兒家珍。福貴年輕時吃喝嫖賭,什麼事都干過。在最后一次輸光家產的時候, 他老婆家珍就找到了賭館,跪著央求福貴跟她回家。福貴對她一頓拳打腳踢,然后讓賭館里的人把她拖出去了。這天晚上,他老婆家珍帶著七個月的身孕哭著走回家,也就是在這天晚上,福貴輸光了他所有的家產。
為了給他還債,徐老爹把所有的家產都換成了銅錢,裝了兩大筐,上面蓋了葉子,讓福貴挑著這兩大筐的銅錢去城里還債。還對福貴說:
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只小雞,雞養大后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
他頓了頓又說:
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
傳到你這里,鵝變成了雞,現在是連雞也沒啦。
在一窮二白之后,沒過多久,徐老爹就飲恨去世了。
福貴把家里的一百多畝地都輸給了龍二,終于下定決心,用自己的能力養活家里人。他穿上了粗布衣服,成了自食其力的農民。家珍也從娘家回來,帶回了半歲的兒子有慶。他想著,這個家全了,日子可以踏踏實實地過下去,他開始心疼自己的女人和娘了。但是這種窮并快樂的時光卻不能長久,他娘又病倒了,福貴去城里請郎中,在請郎中的時候被國軍抓了壯丁,死里逃生,直到成了解放軍的俘虜才被放回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