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學宗教系教授、法師釋昭慧日前發起「拒領1萬元、回捐國家」連署活動,呼籲行政院增設「不領取」選項,引發社會熱議,隨後她也透露自己身為大學教師兼主管,月薪約14萬元全數捐回學校,盼能協助弱勢學生;不過,外界對其如何維持日常生活開銷產生疑問,釋昭慧23日也透過臉書發文公開說明。
台灣運彩經銷商職業工會理事長何昱奇23日指出,釋昭慧既將薪資全部捐出,外界自然會好奇其日常開支的來源;對此,釋昭慧表示,自己的生活非常簡單,過去未面臨少子化衝擊時,年終獎金豐厚,加上經常受邀到各處演講、主持會議與發表論文,因此能獲得主辦單位致贈的出席費或稿費,釋昭慧強調,「積少成多,我不但生活夠用,還能少許捐給其他公益單位」。
另外,對于有人質疑學生幫忙領錢是否合理,釋昭慧說明,該學生不只是一般學生,同時也兼任助理,長期協助保管存款簿與印鑑,釋昭慧表示,助理最清楚她「過路財神」的個性,存款簿很少超過10萬元,因為會隨時散財、不積聚財富,並以少欲知足的「沙門」精神自勉,維持簡樸生活。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19日會見釋昭慧後,指示財政部研議普發現金增設「不領取」選項可行性,引發爭議,然而行政院昨(23)日緊急喊卡,決定維持原有的領取管道,不增設額外的頁面,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回應,政院需考量成本與安全問題,經相關部會研議後,認為增設「不領取」頁面,必須建置另一套身分驗證系統,否則將增加個資被冒用的認證風險,若要額外建置系統,恐延宕整體時程,因此行政院已決定維持原有的領取管道,不增設額外頁面,讓接下來發放現金的過程更單純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