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政府再次揮舞關稅大棒,對台灣地區部分產品加征高達32%的關稅,這一舉措引發了台灣企業界的廣泛關注和擔憂。在貿易摩擦的背景下,台灣的兩大知名企業——台積電和大同公司——紛紛采取行動,加速在美國設廠的布局,以應對關稅沖擊和拓展美國市場。
大同公司,作為台灣首批上市企業之一,創立于1918年,市值高達968.57億元新台幣。面對美國關稅的沖擊,大同公司也迅速做出了反應。該公司宣布,已與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完成簽約,通過跨國財務服務推進其在美國的電力事業布局。
大同公司的美國設廠計劃,首選具有變壓器、電線電纜生產能力的美國本土重電廠。
該公司計劃通過并購或股權投資的方式快速進入美國電力市場。目前,大同已經組建了美國重電業務團隊,并成功獲得了美國客戶的訂單青睞。
大同公司對美國電力設備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根據美國能源部的預測,2023年至2028年間,AI伺服器的電力需求將增長4至8倍。此外,美國電網策略顧問公司也預計,未來5年美國的電力需求可能增加128GW。這些數據表明,美國電力設備市場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大同公司此時進入美國市場,無疑是一個明智的戰略決策。
美國的關稅政策無疑給台灣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為它們提供了拓展美國市場的機遇。台積電和大同公司的應對策略顯示了台灣企業在面對貿易摩擦時的靈活性和前瞻性。
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軍企業,台積電早在之前就已開始布局美國市場。面對此次關稅調整,台積電進一步加大了在美國的投資力度。除了原有的3座工廠計劃外,台積電計劃新增投資10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3萬億元),在美國新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以及1座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