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的花花草草可能有毒,長江流域里的奇魚也同樣不簡單。如果我們釣起的魚,其體膚夾雜黃色與黑色斑塊,那最好還是趕緊將它們放生。因為作為虎紋魚的它們雖然沒毒,卻可能讓捕撈者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長薄鰍是長江本家魚
我國的長江,乃是涵養水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流域。這里不僅生活著我們熟知的多種普通魚類,甚至還存在著眾多珍稀品種,例如虎紋魚。
曾經,就有人在長江垂釣的時候,釣起過這種通體呈現亮黃色,中間夾雜著部分黑色斑點的魚類。最開始大家都以為它魚體表面光滑,應該是鮰魚之類的無鱗魚。
但是,這種奇特的魚與它們并不存在沾親帶故,而是長江流域的本家魚,長薄鰍。
在某些地方,它也被稱為花斑鰍,通過別稱其實就可以知道其魚膚的顏色有多麼別致了。
雖然長薄鰍的總體顏色是黃色,但腹部卻存在部分白色,背部則為可見的灰褐色。而在魚身的側方,以及魚鰭部位,顯現出的居然還有豎向的多條褐色斑紋。
它們平時棲息的地方,就是我國的兩江流域,長江以及珠江。作為水下的環境檢測員,長薄鰍最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澈,水流不算湍急的流域部分。
由于具有畏光特性,所以它們總會出現在水底或者小洞穴之中。也正因為這種生物特質,所以在覓食的時候往往會選擇食用小型的魚蝦或者昆蟲。
也許有人會問,長江流域不是早就禁漁了嗎,為什麼還有人垂釣呢?其實,漁業部門禁止的乃是會破壞水下生態的大型釣魚設施,而對于個人的單桿垂釣,官方是允許的。
就像老話說的,釣魚愛好者看似在釣魚,其實是在幫助相關部門給水下的魚類投放小零食。不過,雖然這片流域可以釣魚,但也不是釣什麼魚,最終就能拿走什麼魚的,如果不聽勸帶走長薄鰍,最后還有可能受到法律的追責。
長薄鰍的命運因人類而發生起伏
由于長薄鰍數量過少,近年來,其已經成為了我國與國際重視的受保護品種,為了保證它們不會滅絕,人們甚至要通過人工養殖的方式涵養野生數量。
在野外,看到長得不認識的魚類以及動物時,第一時間最好還是遠離它,而非帶走它。
因為你根本不了解它的珍稀程度,就以長薄鰍來說,如今,我國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已經將其列為了二級保護動物,《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也把它視作了易危。
這些名錄看似是告訴普通人,長薄鰍的重要程度,其實更是為了告訴各類好事者,離這些珍稀魚類遠點。
一旦這些人帶著盜獵以及分食的想法動長薄鰍的時候,其實也就是其被法律鎖定的時候。
除了讓好事者止步,我們為了涵養野生種群,如今也在眾多水電站設施附近,展開了魚類養殖計劃。
2017年,四川樂山的安谷水電站、攀枝花轄區的觀音巖水電站就都開始從事著此項工作。
2023年,宜賓市還將85萬有余的長江珍惜魚類放流長江,在這眾多珍惜魚種中,長薄鰍就占到了一席之地。
如果說曾經人們的大肆捕撈,造成的長江水體生態惡化是我們自作自受,那如今我們積極涵養長江魚群,設置長久的禁漁期,其實也能算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