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日月潭因外來物種「魚虎」的入侵,成為了生態保護和漁民關注的焦點。魚虎,學名小盾鱧,是一種原本并不屬于日月潭的魚類,疑似是人類非法放生所致。魚虎不僅對日月潭的原生魚類構成威脅,而且在每年6至7月期間,幼魚會集結成群,形成龐大的「魚球」浮在水面,成為當地一景。但今年,情況出現了不同尋常的變化,漁民和相關部門卻未能發現這些魚球,令不少人猜測是否是「除虎成功」的成果。
魚虎,作為外來物種,在進入日月潭后,迅速擴展其種群。成魚可以長達1.3米,體重達到24斤,這種體型龐大的魚類不僅會攻擊潭區的其他魚類,幼魚在成魚的保護下,以驚人的速度組成「魚球」群體,并開始集結獵食。每年5月初,魚虎幼魚就會開始在潭區活躍,進入6月和7月時,魚虎球的數量達到高峰,吸引大量游客和研究人員的目光。水面上成群的魚球,不僅是視覺的震撼,更成為了漁民的心頭之患。魚虎球的存在被漁民形容為「紅色警訊」,因為它代表著魚虎種群的擴張,生態失衡的警兆。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南投縣政府自2020年起實施了防治措施。通過與台灣清華大學團隊以及當地漁民的合作,每年在魚虎球的高發期,縣政府會組織電撈捕撈作業,有效地控制魚虎種群數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