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胃腸病學會(AGA)發布最新建議,肯定血液檢測在大腸癌篩檢上的應用。目前美國已有兩項大腸癌血液檢測備受關注,其中Guardant Shield已獲FDA核準上市,另一項Freenome則正在送審中。
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賴佳業指出,血液檢測最大優勢在于便利性,可望吸引更多人參與大腸癌篩檢。然而,目前血液檢測仍存在兩大問題:對晚期癌前病變的檢出敏感度偏低,僅約13%;對早期(第一期)大腸癌的檢出率也只有55-57%左右。
相較之下,傳統的糞便免疫化學檢測(FIT)每年進行一次,預計可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病率45-77%及死亡率67-81%。而每三年進行一次血液檢測,預估只能降低發病率24-47%及死亡率53-59%。模型研究顯示,若以血液檢測取代現行的糞便檢測或大腸鏡檢查,反而會使大腸癌預後變差。
此外,血液檢測的成本也相當高昂。以Guardant Shield為例,每次檢測費用超過新台幣4萬元,遠高于其他替代方案。賴佳業醫師表示,除非檢測費用能降至9000元以下,否則成本效益難以超越完全不篩檢造成的健康耗損。
賴佳業醫師總結,儘管血液檢測提供了更便利的選擇,但目前在降低大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效益,仍低于現有的糞便檢測或大腸鏡檢查。因此,血液篩檢最適合那些拒絕做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的個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