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統計,今年剛過短短10天,就已經累計有437人因非創傷性院前心跳停止(OHCA)而緊急送醫,其中昨天單日的非創傷OHCA就高達5人。這一數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擔憂。對此,有醫師表示,除了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甚至還有一些肺部疾病、哮喘患者也嚴重發作,提醒民眾應做好保暖。
根據《ETtoday新聞網》的報道,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代理主任張維典表示,只要是寒流來襲或是天氣變化劇烈,都會有心血管疾病以及腦血管疾病急癥增加的情形。張維典指出,台大過去一周急診個案確實有增加趨勢,而且和以往比較不同,天冷時感冒患者不會來急診,但患者仍然增加,顯示重癥個案比例上升,甚至是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常見的病例包括血壓驟升、急性中風、心肌梗塞發作或是心臟衰竭惡化患者,也有些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等容易因天氣劇烈變化而緊急發作的疾病,且又以清晨等最冷時段患者最多,但白天不是沒有風險,當氣候由暖轉冷也會引引發急癥出現。
張維典強調,這波天氣變化沖擊下,急診除了年長者較為常見,但也不乏年輕、40~50歲中年族群,本身有風險因子者,也會在此時出現狀況,因此也呼吁大家,這段時間請大家注意保暖;如果家里有電暖器或暖氣,適當使用也是必要的。
嚴寒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低溫環境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從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對于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寒冷天氣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因此,公眾應提高警惕,采取適當的措施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保暖:穿著適當的保暖衣物,特別是保護好頭部、手部和腳部,這些部位容易散失熱量。
室內溫度:保持室內溫暖,避免溫度驟降,使用暖氣或電暖器,但也要注意通風,防止空氣過于干燥。
健康監測:對于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應定期監測健康狀況,必要時及時就醫。
避免早晨外出:如果可能,避免在最冷的清晨時段外出,因為這時溫度最低,對身體的沖擊最大。
健康生活方式
:維持健康的飲食和適量的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和壓力,這些都有助于提高身體對寒冷的抵抗力。
緊急準備:了解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措施,如心臟驟停跳的急救方法,家中備有急救藥品。
通過這些措施,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減少寒冷天氣帶來的健康風險。同時,社會各界也應加強對老年人和高風險群體的關懷,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夠平安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