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近期豪雨不斷,導致山區積水與泥濘環境增多,高雄市衛生局指出「類鼻疽」風險升高,截至8月13日,今年高雄市已有30起確診病例,其中3人身亡。《緯來新聞網》整理類鼻疽相關資訊,好讓讀者能審慎預防。
衛生局指出,其中1名死者長期習慣從山中自行取用泉水作為飲用來源。在近日風災後出現發燒與全身痠痛等癥狀,雖緊急送醫但仍不敵病魔。初步研判,他可能因飲用了遭病菌污染的水源而染病。
其餘2起死亡案例同為50歲以上男性,均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與肝功能問題,也曾與污水或泥巴有過接觸紀錄。這些背景因素可能使他們更容易受到感染。
類鼻疽簡介
類鼻疽是由一種名為「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的細菌引起,這種細菌常見于熱帶地區的土壤和泥水中,特別是在濕潤的黏土裡。主要流行地區包括東南亞(如新加坡、泰國)和澳洲北部。不只人類,動物如羊、豬、貓、狗等也可能受感染。
臨床表現
局部感染:皮膚膿腫、腫脹、潰瘍
肺部感染: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難
腦部感染:腦膜腦炎
全身性感染:發燒、頭痛、淋巴結腫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