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原本規劃立法,強制報廢的太陽能板必須回收再利用,但因為始終無法釐清「由誰負擔回收費用」的法律責任,目前暫緩立法。太陽能板的壽命約20至30年,日本預估自2030年代後半起,大量設備將陸續報廢,到2040年代初期每年廢棄量可能高達 50 萬噸。若缺乏有效回收機制,恐導致掩埋場不足,甚至出現非法棄置問題。
日本政府計畫提出替代方案,方向是要求大型太陽能發電業者定期回報回收執行情況,並考慮在明年通常國會例行會期提出相關法案。但回收能否真正推動,前景仍不明朗。目前日本法律並未強制規定太陽能板必須回收。
原先的草案構想是由製造商與進口商分擔回收費用,如今因未達成共識而喊停,代表日本在再生能源政策推動上仍面臨制度與財務上的落差。
環境大臣淺尾慶一郎在記者會坦言,妥善回收廢棄光電板是未來重要課題,政府將持續檢討相關法律規范,避免再生能源反成環境污染來源。
丹娜絲颱風對中南部造成嚴重災害,許多廢棄光電板至今仍棄置于路邊,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稱,是業者不願支付處理費用造成的,而這種狀況未來恐會出現在日本!日本從2012年起大規模建設太陽能光電板,不少設備壽命將至,預估每年最多將產生50萬噸的廢棄光電板,不料日本政府昨(29)日表示,尚未確認應該由誰支付回收費,將迅速討論、推動,消息曝光後引起討論。
日本自2012年起大規模推動再生能源,太陽能發電也被廣泛應用,但光電板壽命普遍在20至30年左右,2030年代後半逐漸有光電板廢棄物產生,至2040年代初期將達到高峰,預估每年最高將產生50萬噸的廢棄光電板。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原先討論需強制回收光電板,但因回收費到底應該由誰負擔始終無法拍板,知情人士爆料當局已決定放棄訂定強制回收相關規定,消息曝光後引起日本各界討論,日本網友驚呼「這東西居然有使用期限?它們真的對環境有益嗎」、「如果不強制回收,感覺一定會造成亂丟的問題」、「東京要求新建物必須裝設光電板,結果回收辦法到現在還沒確定,這政府是認真的嗎?」
對此,日本環境大臣淺尾慶一郎召開記者會坦承,政府原先傾向要求製造商、進口商負擔回收費用,但日本內閣法制局質疑,針對汽車、家電等產品的現行法規,回收費都是「物品持有者」負擔,光電板不應該有特殊待遇,至今無法取得共識,目前仍在積極討論中。
PTT網友則說「台灣已經有結論了啊,不強制就是棄置堆路邊」、「每年50萬噸,有這麼多地方埋垃圾嗎」、「如果要自己負擔回收費,害一般民眾裝光電板賺不到錢,那還有人要裝嗎」、「台灣有答案,就放反核的人家裡」、「不是無毒綠能嗎?隨便埋一埋就好了吧,還是台灣人又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