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鯨級潛艦「蒼鯨號」14日舉行命名暨下水儀式,是全球唯一配備鋰離子電池的柴電潛艦,柴電引擎可產生6000馬力,水下最高時速20節。蒼鯨號全長84米,全寬9.1米,標準排水量約3000噸,船員約70人,建造費約合新台幣148億元。台灣網友哀號「羨慕人家政府錢少還辦得成事」。
根據日媒《共同社》報導提到,14日在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神戶工廠(神戶市),計畫2027年3月在海上自衛隊入列服役的新建潛艇「蒼鯨」號舉行了命名暨下水儀式。據海自介紹,「蒼鯨號」是2022年起陸續服役的「大鯨級」潛艇的第6艘。全長84米,全寬9.1米,標準排水量約3000噸,船員約70人,建造費約736億日元(約新台幣148億元)。
另《自由軍武》綜合軍聞網站《Naval News》報導指出,蒼鯨號配備川崎12V 25/31新型柴油引擎,柴電引擎可產生6000馬力,水下最高時速20節(約37公里)。蒼鯨號配備鋰離子電池取代傳統鉛酸電池成最大特色。日本是目前全球唯一在柴電潛艦上配備鋰離子電池的國家,鋰離子電池能提供更長的水下潛航時間、更快的充電速度,大幅提升潛艦作戰能力。南韓2027年起服役的3艘張保皋3型Batch 2(3600噸級)潛艦將跟進此技術。
蒼鯨號採用新型作戰管理系統(CMS),整合先進感測器、指揮管制與武器接戰系統。配備高性能ZQQ-8聲納,以光纖陣列技術提升偵測能力,性能優于前代蒼龍級的ZQQ-7聲納。武器方面,取代舊型89式魚雷,蒼鯨號配備日本最新的18式魚雷,在推進及目標偵測、處理能力上都有改進。也可部署UGM-84L魚叉II型(Harpoon Block II)反艦飛彈攻擊水面目標,射程達248公里。
PTT網友直呼「148億元,反觀」、「哪像台灣花了500億連下潛都不行,只能擺拍」、「海鯤號花多少」、「我們不下水就沒有被擊沉風險」、「呆丸貴3倍,還是破銅爛鐵」、「綠造的潛艦是用來發財的」、「反觀第一艘不敢下沉還要追加七艘預算的」、「羨慕人家政府錢少還辦得成事」、「綠營發大財」。
據了解,國造潛艦原先編列的總預算為新台幣493億6170萬9000元,包含原型艦建造、興建廠房、技術授權費用攤提等。原型艦(海鯤號)的直接成本約256億元。
後續量產艦的成本,海軍初估後續7艘量產型潛艦的預算總額可能超過2800億元,平均每艘成本高達400億元以上。官方未公開確認的規格,排水量約2500至3000噸,推進系統採7葉槳設計;武器系統為6管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重型魚雷及潛射魚叉反艦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