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失敗黃金攻略】媽媽傳承的蛋炒飯三秘訣!第三步「油量」是關鍵,做對立刻升級飯店級美味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自己在家做的蛋炒飯,總是差那麼一點點?要麼米飯黏鍋結塊,要麼雞蛋又老又乾,吃起來就是沒有飯店裡那種「鑊氣十足、粒粒分明」的感動。
別擔心,這不是你的廚藝問題,很可能只是幾個小細節沒注意到!今天,就來分享我家媽媽傳承下來的「黃金三秘訣」,記住這三點,你就能輕鬆端出讓全家驚豔的完美蛋炒飯!
祕訣一:雞蛋下鍋後「立刻關火」!鎖住滑嫩的關鍵
很多人的第一個直覺是:蛋液下鍋後要快速攪炒。這對了一半,但更關鍵的動作是——「立刻關火」或轉到「最小火」
!
? 媽媽的科學原理:
蛋的蛋白質在過高的溫度下會急速凝固、收縮,水分瞬間流失,吃起來就會又乾又柴,甚至邊緣會變得焦硬。關火後,利用鍋子與油的餘溫來烘熟雞蛋,能讓蛋液在將凝未凝之際,保持最鮮嫩滑順的狀態。你會得到金黃鬆軟、宛如雲朵般的炒蛋,而不是一團乾癟的蛋碎。
? 這樣做:
熱鍋熱油後,倒入打散的蛋液,聽到「滋啦」一聲後,毫不猶豫地關火,然後用鍋鏟快速劃散,你會看到蛋液慢慢變成嫩滑的固態。這個狀態的炒蛋,是完美蛋炒飯的基石。
祕訣二:米飯下鍋後「先壓散再開火」!根治黏鍋的絕招
這可能是最多人忽略,卻最重要的一步!我們總是急著開火翻炒,結果冷飯塊一遇到高溫,外層瞬間糊化黏在鍋底,內裡卻還是冰冷的,怎麼炒都炒不勻。
? 媽媽的科學原理:
這個步驟的目的是讓米粒有時間在「低溫狀態下」均勻鬆開,讓每一粒米都均勻裹上一層薄薄的油,形成保護膜。之後再開火加熱,米粒就能在鍋裡自由跳動,而不會黏鍋燒焦。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