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中華商場,曾是台灣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的標志性建筑,也是許多台北市民心中的懷舊記憶。這座興建于1961年的大型購物中心,由忠棟、孝棟、仁棟、愛棟、信棟、義棟、和棟、平棟八座建筑組成,并以天橋連接,成為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購物商場之一。然而,這座充滿時代特色的建筑群,最終因台北捷運的建設規劃在1992年拆除,結束了它近三十年的輝煌歲月。
中華商場位于台北市中正區,地理位置極佳,大致覆蓋北起洛陽街、開封街,西至成都路、貴陽街,南到長沙街、衡陽街,東到武昌街、漢口街的區域。
八棟建筑分別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寓意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
每一棟建筑都有各自的特色與功能分區:
忠棟、孝棟:主要經營電器產品,成為台北早期購買家電的熱門地點。
仁棟、愛棟:匯聚工藝品和傢俱,許多手工藝人也在這里展示作品。
信棟、義棟:以小吃餐飲聞名,提供來自各地的傳統美食,是當時最早的「美食廣場」概念。
和棟、平棟:服裝和布料的集散地,許多成衣商家和裁縫店在此聚集。
中華商場的設計以天橋相連,極具功能性,不僅方便購物者通行,也讓商場的整體氛圍更具連貫性。這種獨特的建筑形式,在當時的台北甚至全台灣都是獨一無二的。隨著商場的興建,這片區域迅速成為台北的商業核心,每逢假日更是人潮洶涌。
中華商場不僅是購物天堂,更是許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台北,商業化還沒有今天這般發達,中華商場的存在填補了城市發展的空白。
這里不僅僅是購物的地方,更是市民交流、聚會、消遣的重要場所。家電商店門前常有人圍觀最新的電視機或錄音機;小吃攤前排滿了等待嘗鮮的人群;布料商鋪的顧客則耐心挑選著布匹,為全家準備新衣服。商場里的美食攤位更是聲名遠播,許多台北人都對信棟、義棟的餐飲街懷念不已,來自各地的小吃如煎餃、燒賣、糖炒栗子、酥皮月餅等,成為許多人舌尖上的記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