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于24日發布「114年度市售食品中重金屬監測計畫7至9月執行結果」,針對市面販售食品進行重金屬含量監測,在307項抽驗商品當中,竟然發現8項產品的重金屬鎘含量超出法定標準,包括「日本百合」、「鮮百合」、「澎湖丁香魚」、「旗魚」、「海膽」以及「巴西蘑菇」等常見食材。

(圖為示意圖/Mosaic North Africa)
根據《TVBS新聞網》、《ETtoday健康雲》報導,此次大規模稽查涵蓋范圍相當廣泛,食藥署針對26項米糧穀物、78項蔬果植栽、69項水產、14項禽畜肉品、39項蛋類製品、41項嬰幼兒食品,以及油脂、罐頭、飲品、堅果、果醬、乳製品、礦泉水、食鹽及蜂蜜等多個類別進行檢驗。
其中一亨國際企業的「百合-日本(新鮮)」、澎祖海產加工廠的「澎湖丁香魚」,還有秀鳳姐的店販售的「海膽」等3項水產鎘含量不符規定。

(圖片來源:ETtoday)
地方衛生單位已經要求業者于期限內進行改善,但後續卻發現這些產品已經無貨可供再次檢驗,目前已經被列入重點監管名單。另外,屏東永成行的「旗魚」、旭豐生物科技與翔達貿易的「巴西蘑菇」、日發中藥的「百合」,還有一名個人進貨的「鮮百合」,因為業者無法說明產品來源,各地衛生局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規定,總共開罰新臺幣15萬元。

(圖為示意圖/iStock)
食藥署特別強調,食品業者務必做好自我把關機制,假如出現「規避、妨礙或拒絕相關查核」以及「拒絕提供資料或提供不實訊息」等情況,將依照食安法第47條第11款及第12款規定,處以3萬元至300萬元不等的罰金。若是情節嚴重,主管機關可命令業者停業或歇業一段時間,甚至廢止公司登記或食品業者登入資格,一旦被廢止登入,一年之內都不得重新提出申請。

(圖為示意圖/bea adventurous)
來源:tvbs e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