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意識日益高漲,台灣旅宿業即將迎來一次重大轉變。根據環境部2023年7月發布的公告,自2025年1月1日起,觀光旅館、一般旅館、民宿及其他住宿業者將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盥洗用品,如牙刷、牙膏、梳子、刮鬍刀等。
同時小于180毫升的液態盥洗及保養品也須改用大瓶壁掛式的替代方案。違反規定者,將面臨最高6000元的罰款。此外,環境部亦鼓勵減少塑膠瓶裝水的使用,提倡玻璃瓶裝水或設置飲水機的做法。此政策旨在推動資源永續利用,預估每年可減少2300公噸塑膠使用量,並減少約3000公噸的碳排放。
(示意圖)
過去,台灣旅宿業廣泛提供一次性盥洗用品及小包裝旅宿用具,雖然為消費者帶來便利,但同時也製造了大量廢棄物。
環境部指出,這次政策轉向不僅能減少塑膠污染,也能減輕焚化廠與掩埋場的負擔。許多國家如日本、韓國與歐盟部分國家早已實施類似規范,台灣的這項政策將與國際環保趨勢接軌。
(示意圖)
政策推行後,對消費者而言,國內旅遊時需要攜帶更多個人盥洗用品和水容器。有網友表示擔憂,「飯店提供的大瓶裝沐浴乳衛生嗎?萬一有人亂加其他東西怎麼辦?」此外,也有不少人認為「外出玩樂應該輕鬆,卻變得麻煩」
另一方面,旅宿業者也面臨不小挑戰。改用大瓶裝盥洗用品需要增加清潔與維護成本,減少塑膠瓶裝水可能需要增設飲水機或提供其他替代方案。然而,部分業者也認為這是一個提升品牌形象的契機,若能妥善宣導環保理念,反而可能吸引注重環境議題的旅客。也有業者表示,考慮針對不願攜帶盥洗用品的旅客提供付費的盥洗包服務,既符合政策又能彌補消費者的不便。
(示意圖)
新政策的討論區反應可謂兩極化。一方面,支持者認為政策是邁向永續發展的重要一步,「減少一次性用品是必須的,對環境友善才是關鍵!」他們甚至建議業者可考慮減少房價以平衡政策帶來的不便。
但另一方面,反對聲浪也不小。有網友批評,「出去玩本來就要輕便,這樣規定只會讓人想多花錢出國住更方便的飯店。」有家長則表示,攜帶孩童旅行時需要準備更多物品,政策實施後恐增加負擔。
(示意圖)
政策上路後,如何讓消費者適應、業者執行,是未來的一大挑戰。環境部表示,將加強宣導與業者合作,並提供政策執行的緩衝期,讓旅宿業者有時間進行設備升級或制度調整。
此外,政府亦計畫透過獎勵機制,鼓勵業者提早採用替代方案,例如提供補助協助設置飲水機或採購環保用品。消費者方面,則可能透過社會宣導與教育,讓大眾理解這項政策的必要性。
2025年的這項環保政策,無疑將改變台灣旅宿業長期以來的服務模式,帶來便利性與環保之間的抉擇。對于消費者來說,或許是一次重新檢視個人旅行習慣的契機;對于業者而言,則是轉型與提升品牌價值的機會。隨著政策逐步推行,台灣能否在便利與環保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未來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