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 我的花園被人當成捷徑,所以我把它變成了一個池塘…
進入別人的花園
[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 我的花園被用作捷徑,所以我把它變成了一個池塘......這是非法侵入。
對許多人來說,自家花園本該是放鬆身心的私人空間,但對住在社區邊緣的陳先生而言,這卻成了一場噩夢。由于住家位置特殊,他的花園長期被路人當成「捷徑」,每天都有陌生人隨意穿越,不僅草坪被踩禿、花卉遭破壞,甚至還有人亂丟垃圾。忍無可忍之下,陳先生決定採取「終極手段」——在花園中央挖一座池塘,沒想到此舉雖成功阻擋闖入者,卻意外引發新的問題……
陳先生無奈表示,自從社區後方的小路因施工封閉後,許多行人為圖方便,直接從他的花園穿越,高峰期一天甚至有超過50人路過。「他們根本不認為這是私人土地,有些人還會瞪我,好像我才是妨礙他們的人。」更誇張的是,曾有孩童在花園裡嬉鬧跌倒,家長竟反過來指責他「未維護場地安全」,讓他氣憤又無助。
在多次勸阻無效後,陳先生靈機一動,耗資數萬元在花園中央打造一座深1.2公尺的生態池塘,並在周圍種植灌木作為屏障。果然,池塘完工後,穿越者大幅減少,「終于能安心喝杯咖啡了!」正當他以為問題解決時,卻收到鄰居投訴,指控池塘「吸引蚊蟲」「可能造成兒童溺水風險」,甚至驚動里長協調。
對此,法律專家指出,若土地為私人所有,屋主有權設置「合理障礙物」防止侵入,但需注意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景觀設計師則建議,可改以「友善阻隔」方式,例如:
架高木棧道:保留通行功能但明確劃分界線。
種植帶刺植物如玫瑰,兼具美觀與防護。
設置藝術裝置:以視覺阻擋取代實體屏障。
事件曝光後,網友意見分歧。支持者認為:「自己的地憑什麼不能挖池塘?」反對者則批評:「社區需要的是溝通,不是對立。」也有苦主分享類似經歷:「我在院子放仙人掌,結果被告『製造危險』……到底該怎麼辦?」
【後續發展】
經調解,陳先生同意縮小池塘范圍並加裝防護網,而社區也將設立告示牌引導動線。
這場「花園攻防戰」雖暫告段落,卻凸顯都會區私人空間與公共便利的永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