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寧靜車廂上路半個月來引發社會廣泛討論,日前一起旅客因無法忍受孩童哭鬧而與家長發生爭執的事件,讓許多家長感到壓力。儘管高鐵強調寧靜車廂並非排擠任何族群,而是希望打造舒適環境,統計顯示上路17天以來共勸導1萬3千次,平均每班次不到5件,其中幼童和孩童相關僅為極零星個案。專家呼籲社會應以理解和包容的態度看待,特別是對于嬰幼兒及特殊需求旅客。
近日高鐵寧靜車廂因一起爭執事件引起關注,有旅客因受不了後方小孩哭鬧尖叫,直接轉身大聲斥責,導致雙方發生爭執。對此,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表示,寧靜不是排除而是理解,因為孩子並非故意吵鬧,他從這件事中看到社會對弱勢者的誤解。
這樣的事件讓許多家長感到擔憂,有家長表示,如果真的遇到類似網路上發文提到的情況,可能會不太敢帶小孩來搭乘高鐵。而一些民眾則持理解態度,認為嬰兒發出的聲音是因為不舒服,例如想喝奶或需要換尿布,並非故意吵鬧,這種情況應該可以接受。
立委張雅琳指出,寧靜車廂的政策已經帶給家庭非常大的焦慮,因為許多乘客仍會以「寧靜」的字面意思去約束和指責發出聲音的嬰幼兒。此外,有罕見病童的家長也擔心未來搭乘時可能面臨的困境。
然而,根據高鐵最新統計數據,寧靜車廂上路17天以來,勸導次數達1萬3千次,平均每班次不到5件。其中將近一半是因為講電話,近3成是大聲交談,2成多是沒戴耳機,而與幼童和孩童相關的則是極零星個案。高鐵強調,寧靜車廂的初衷是希望打造舒適環境,並非排擠任何族群。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家長已經為搭乘寧靜車廂做好準備。一位9歲的小朋友在雙十連假第一天與父母搭高鐵出遊時,特地準備了書本,並表示知道搭車不能吵到別人,如果想說話會小小聲講。高鐵也特別提到,對于嬰幼兒、疾病或其他因素影響自主能力的旅客,將會以安撫方式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