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六年(1900)七月二十一日凌晨,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倉促離京,開始了長達一個多月的逃亡,當然官方不會用「逃亡」這樣的字眼,而稱「西狩」。
說起慈禧太后也真是個倒霉蛋,大清自開國以來,皇帝因外敵入侵而被迫出逃北京的例子僅有兩例,一例發生在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咸豐帝「北狩」熱河;第二次便是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兩宮「西狩」,這兩次逃亡都被慈禧給趕上了。
庚子年的這次逃亡,估計慈禧到死都不會忘記。一個多月的時間中,逃亡隊伍出居庸關,經雞鳴驛、宣化等地至大同,再由大同南下至太原,最后經風陵渡過黃河入陜西,于九月初四日抵達終點站西安。
這一路上,慈禧風餐露宿,吃了太多的苦。
盡管兩宮是逃亡到西安,可對于西安的百姓來說,這也是破天荒的大事。因為,自大清開國以后,這個被歷史上譽為十三朝的古都,還沒有哪個皇帝駕臨過,皇上與太后駕臨西安,地方官和百姓無論如何也是要盡一盡地主之誼的。
慈禧進城的第一天,西安府的臣民曾一度表現出了無比的興奮。地方官也作了詳盡的安排,從潼關到西安這一路上,凡圣駕所經之地,一律清水灑街,黃土鋪路。所有沿街的民房、商鋪均張燈結彩,這個迎駕排場,與當年乾隆爺下江南時大致不差。
西安地處西北,雖是陜西省會,卻不必江南那麼富庶,為了安頓好兩宮一行,陜西的地方官很犯愁,因為西安根本就找不到一處上檔次的住處。無奈之下,只得騰出陜西巡撫衙門,作為慈禧的臨時行宮。
慈禧的運氣也挺背,這一年剛好陜西省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旱、蝗災,受災面積覆蓋60多個州縣,饑民多達數百萬。
陜西地方勒緊褲腰帶,硬是從饑民的嘴中摳下救命的銀子,供給慈禧日用。
可即便如此,也是杯水車薪,若不是各省督撫極力接濟,恐怕慈禧在西安的生活也難以維持。
慈禧但凡還有點愛民之心,在這個節骨眼上不說與民同苦,至少在個人花銷上也應有所節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